服务为笔,书写双节出行的铁路答卷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超过1.54亿人次,日均开行旅客列车约1.3万列,日均发送旅客1924万人次,同比增长2.6%。在这场出行考验中,铁路部门提早做好应对方案,拿出务实举措,通过多维服务,保障旅客出行,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在精准调度中应对压力挑战。面对巨大的出行压力,铁路部门当务之急是要确保群众能及时出行。对此,各地铁路部门结合实际,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往年的经验,及时优化列车运行图,针对游客集中出行的地区和一些热门景区,加开临时客车,通过动车组重联、加挂车厢等方式提升运能。有的地方通过延长运营时间、增开夜间高铁等措施,有效缓解了节假日运力紧张问题。实事证明,铁路部门从全国一盘棋的角度精准调度,有效化解了出行压力,确保了群众的便捷出行。双节之后,铁路部门更要用好用活精准调度这根指挥棒,持续优化铁路运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铁动力”。10月11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实施2025年第四季度列车运行图,各地围绕“客运提质 货运增能”总体目标,对既有客货列车开行方案进行优化调整。显然,精准调度和优化调整更能激发铁路运输潜力。
在文化融合中激发铁路运力。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呈现持续增长趋势,截至2024年底,我国高铁营业里程达到4.8万公里,超过世界高铁总里程的70%。每一条铁路的开启,都会成为该地串联民生、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动脉。以国庆、中秋双节来看,铁路部门不仅保障了群众的及时出行,而且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激发了铁路运力,增强了群众出行获得感与幸福感。各地铁路部门推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从组织旅客参与团扇DIY,到打造移动剧场,从戏曲表演,到琮琶演奏等,让铁路成为了展示地域文化的新载体,既愉悦了旅客的心情,也增强了铁路运输的吸引力。无论是对于地方政府,还是对于铁路部门而言,如何用好用好铁路资源,激发铁路运输的内生动力活力,这是一道必答题。铁路部门要更加注重文化建设,在文化融合中为铁路运输注入源头活水。
在暖心服务中保障舒心出行。越是在群众集中出行的关键时刻,越是要做好暖心服务,既要让群众及时出行,也要让群众温馨出行。国庆、中秋期间,面对多元化的出行选择,铁路部门唯有拿出更加细致周到的服务,才能吸引更多人选择铁路出行。从设置“雷锋服务台”,提供全程协助,到提供双语服务旅客,从推出地方特色餐食,到推出推出“秋色旅游攻略”挑战赛,从提供重点旅客全程协助等服务,到优化交通接驳方案等,铁路部门为群众出行提供了各类优质高效的服务套餐,确保旅客“走得了、走得好”。自10月1日起,全国铁路全面推行电子发票,车站工作人员现场指导操作流程,更是为双节出行带来了便捷,这进一步践行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根本宗旨,让人们感受到铁路服务的温度。(任月锋)
- 2025-10-09双节铁路图景:流动中国的发展注脚
- 2025-10-03铁路“暖服务”,让国庆出行更有温度
- 2025-10-09国庆铁路:运力与温度共筑出行坦途
- 2025-10-08风笛伴稻浪,铁路为乡村振兴注入“铁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