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飞天评论 >> 陇平 >> 方言

张掖|从“面子”到“里子”:看文明实践如何重塑乡村气质

2025-07-23 20:08 来源:中国甘肃网

  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新时代文明实践如春风化雨,悄然润泽着乡土文明的根系,让崇德尚俭、和谐向上的新风尚成为乡村振兴的精神底色。从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到文化浸润滋养精神家园,再到典型引领凝聚向善力量,各地以文明实践为画笔,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勾勒出一幅幅动人图景。

  移风易俗,让文明新风“落地生根”。陈规陋习曾是横亘在乡村文明进步面前的“绊脚石”,而移风易俗则是撬动乡村文明变革的“杠杆”。将抵制高额彩礼、倡导厚养薄葬等内容融入市民公约与村规民约,以朗朗上口的“软约束”替代生硬的说教,让文明理念如春风化雨般融入群众生活。通过举办集体婚礼、颁证仪式等现代文明仪式,取代大操大办的旧俗,让婚姻回归“爱”的本质。以文艺宣讲、快板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殡葬改革、婚事简办等理念编成“活教材”,让移风易俗从“政府提倡”变为“群众自觉”。这种从“面子”到“里子”的革新,不仅减轻了群众的人情负担,更重塑了乡村的价值坐标。

  文化浸润,让文明基因“枝繁叶茂”。乡村文明的振兴,离不开文化的滋养与浸润。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将文化“种子”播撒在乡村的每一个角落。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让传统节庆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组织“非遗进乡村”“文艺轻骑兵”等活动,让乡土文化焕发新生机。当剪纸、刺绣等非遗技艺成为村民指尖的“文化表达”,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墙绘、标语等形式融入乡村景观,文化便不再是束之高阁的“阳春白雪”,而是触手可及的生活方式,潜移默化中涵养着乡村的文明气质。

  典型引领,让文明力量“成风化人”。榜样是最生动的教材,典型是最鲜活的导向。在乡村文明建设中,各地注重挖掘“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让他们成为文明实践的“代言人”。从扎根乡土数十载的“三农”先锋,到传承非遗技艺的民间匠人,从孝老爱亲的普通村民,到志愿服务的“红马甲”,这些典型人物用平凡善举诠释着文明的内涵。通过设立“好人榜”、举办先进事迹宣讲会等方式,让“小人物”成为“大明星”,让“身边事”彰显“大情怀”,激发起群众见贤思齐、向上向善的内生动力。当一个个典型成为文明的“火种”,便能在乡村广袤的土地上形成“燎原之势”。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新时代文明实践不是简单的“形象工程”,而是一项浸润人心、培根铸魂的系统工程。唯有将移风易俗的“力度”、文化浸润的“温度”、典型引领的“亮度”有机结合,才能让文明之花在乡村全面绽放,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中共山丹县委宣传部 窦玉洁)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