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飞天网评:让乡村治理提升美好生活成色
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乡村治理关系到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关乎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影响着社会大局稳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繁荣发展乡村文化,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各地区各部门要勇于探索实践,汇聚各方合力。
在文化引领中润心聚力。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逐渐好起来之后的广大农民更加渴盼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推进乡村建设,要更加重视文化建设。各地要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广场等各类活动场地,开展乡村文化空间营造提升行动,深入挖掘农业文化遗产、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住村庄的“根”和“魂”,引导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文化建设。从“村BA”到“村超”与“村晚”等,近年来,各地乡村文化建设结出新硕果。通过文化引领,让“文化种子”在广袤的乡村生根发芽,让德治在潜移默化中凝聚人心、塑造乡风,提升乡村治理水平。迈步新征程,推动乡村建设,各地要持续弘扬乡村社会中的优秀文化传统,在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活动中规范村民的行为方式和处事准则,持续发挥文化在乡村治理中的润心聚力作用。
在移风易俗中汇聚合力。在广袤的农村地区,形成了多姿多彩的风俗习惯。有的习俗与新时代乡风文明格格不入,需要各地找准切入点,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逐渐改变各种陈规陋习。一些地方通过成立乡村老年协会,发挥其监督管护作用,配合村两委开展环境整治监管,促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比如,老年协会积极组织生日相近的老人共同过寿,统一宴请,倡导大家不收礼金,推动乡风文明焕发新气象。由此观之,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各地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依靠农民、组织农民,健全自下而上、农民参与的移风易俗长效治理机制,把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作为乡村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鼓励引导社会和公众参与乡村治理,才能推动乡村善治,并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在数字赋能中激发活力。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数字大潮汹涌澎湃。一些地方主动探索创新,积极开展数字乡村试点建设,通过搭建数字乡村信息服务平台,探索乡村治理的新方式、新方法。通过数字乡村建设,实现对人、地、物、事、组织等要素的上“云”管理,有效提升了乡村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通过各类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智能分析,信息服务平台相当于乡村发展的“大脑”和“眼睛”,让乡村治理、民生服务数字化运营,可见可管可控。对此,各地要结合实际,持续推动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把传统治理资源与现代治理手段结合起来,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丰富拓展制度性治理方式,推动乡村治理能力水平迈上新台阶。(张若麟)
- 2024-04-12【地评线】飞天网评:激活社区工作者队伍“一池春水”
- 2024-04-12【地评线】飞天网评:注重“培管爱”锻造社区工作者队伍
- 2024-04-12【地评线】飞天网评:推动设备更新迈出坚实步伐
- 2024-04-12【地评线】飞天网评:从两个“开门红”看一季度经济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