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飞天网评:担当担责,让脱贫的兜底更稳固
2025年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五年过渡期的收官之年,各地通过强化监测帮扶、产业就业扶持、资金项目管理等举措确保平稳过渡,中央层面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保障。让脱贫的兜底更稳固,各地要实践探索,增强信心、拿出办法、提升能力,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让脱贫的兜底更稳固,要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各地因地制宜建立农户自主申报渠道、风险线索推送机制、乡村网格队伍精准摸排等多种监测预警途径,不断织密监测网,运用大数据来筛查预警,让数据多跑路,依托大数据平台,分类开展“日随访、周跟踪、月监测”,点对点落实保障性政策。各地持续打破部门壁垒,共建“一张网”,加强多部门协同,制定统一的数据采集、交换标准,提高数据准确性;挖掘数据潜力,丰富应用场景,让“一张网”与实际业务需求结合得更为紧密。统筹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及防止返贫致贫对象的识别认定,推动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政策衔接并轨,重点放在因病、因突发意外事故导致困难的家庭等,通过精准监测,为后续精准帮扶奠定坚实基础。
让脱贫的兜底更稳固,要健全政策“工具箱”,因户因人精准施策,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稳定消除风险。根据监测对象的风险类别,分类采取动态保障帮扶机制。对于严重困难户、自主增收困难的家庭,采取兜底式保障、临时性救助等措施。对于通过正常帮扶有能力稳定脱贫的人口,各地注重开发式帮扶,提升持续增收能力。工资性收入是农民增收大头,就业帮扶持续发力。各地通过返乡数据调度分析、赴务工地实地调研等方式分析原因,及时解决难题。推进就业服务综合体建设,筛选重点企业打造“岗位供给清单”,不断拓宽脱贫人口就业渠道。通过精准帮扶,脱贫地区的产业蓬勃发展,掌握技能的劳动力比例不断提升,内生发展动力不断增强。脱贫地区从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转向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让脱贫的兜底更稳固,要持续提质增效。近年来,脱贫攻坚形成了庞大的扶贫资产,用好用活这些扶贫资产,事关脱贫群众的增收致富。各地健全帮扶项目资产长效管理机制,摸清扶贫项目资产底数,运用数字技术,将地方产业的资产变动、收益分配、农户增收等数据接入“农村三资管理平台”,进行实时监测。对各类资产进行分类,进明确帮扶产业项目的负责主体、监督部门,确保帮扶项目运转高效、保值增值。面向未来,各地各部门要强化帮扶资金、项目、资产一体化管理,健全全程监管制度。从促进帮扶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到落实好一揽子创业就业帮扶政策,从用好重点帮扶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试点政策,到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各地要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让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在乡村全面振兴道路上不掉队、赶上来。(李萍)
- 2025-10-04【甘快说】让思政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
- 2025-10-04政策滴灌,让智能工厂发展壮大
- 2025-10-04压实责任,激活水利发展新动能
- 2025-10-03凝聚实现复兴伟业的信心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