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飞天评论 >> 飞天网评

压实责任,激活水利发展新动能

2025-10-04 10:49 来源:中国甘肃网

水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行业,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以来,我国水利发展取得新成效,更好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

在水利工程中确保供水保障。水利工程安全是水利工程功能效益发挥的基础和前提,长期以来,水利工程在兴利除害、富国惠民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十四五”以来,我国新开工重大水利工程172项,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惠及人口最多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水库防洪库容1856亿立方米,堤防保护人口6.6亿人,国家蓄滞洪区容积1090亿立方米,水文测站13.3万处,战胜了3981条河流超警以上洪水;有效应对了长江、珠江等流域严重旱情,有力保障了旱区群众饮水安全和灌区农作物灌溉用水需求。开工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等15项重大引调水工程,建成引江济淮一期等12项重大引调水工程。充分发挥南水北调工程作用,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超830亿立方米,水资源总体调配和供水保障能力增强。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各地各部门要重视抓实水利工程建设,确保水利安全。

在制度机制中控制用水总量。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要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建立健全节约用水的制度机制,持续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和水平。我国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加强灌区现代化建设和改造,实施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受水区全面节水,进一步提升用水效率和效益。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机制。建立健全农业、工业、城镇领域节水制度政策体系,推进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利用转变。基本完成重要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确定了31个省份地下水管控指标。截至去年底,全国耕地灌溉面积较“十三五”末增加4900万亩,预计“十四五”末耕地灌溉面积达10.9亿亩。“十四五”以来,新建30项重大引调水和重点水源工程,配套新建了191处灌区。实施了1959处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超2亿亩。精细实施抗灾保产,强化农业节水增效。

在严格管控中修复河湖生态。河湖生态系统是生态产品的主要来源之一,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十四五”时期,河湖生态环境面貌发生新变化。实施母亲河复苏行动,一批河流全线贯通,重点河湖生态流量达标率达98.6%,整治“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14万个。严格管控河湖的行洪蓄洪空间,依法划定170万公里的河道、3000多个湖泊的范围。深入实施母亲河复苏行动,开展了河湖健康评价,加强河湖水系的连通和生态补水,实施退圩还湖。支持地方实施122个幸福河湖建设项目,建成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幸福河湖,因地制宜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十四五”以来,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双下降”,水蚀和风蚀“双减少”,预计“十四五”末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4万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73%。各地各部门要持续强化河湖生态环境治理,不断修复河湖生态。(李萍)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