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飞天网评:夯实农险保障,端稳中国饭碗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春耕时节,不少农技工作者、保险公司服务人员走入田间地头,为农户宣介农业保险、辅导田间管理、助力防灾减损。
筑牢农业生产安全屏障。近年来,各地金融机构在各地各部门的指导下持续加大特色产品创新力度,以“政策性保险+商业补充”模式构建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为种粮农民提供了坚实的收益保障。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农业保险政策,不仅扩大保险覆盖范围,而且提升了保障力度。我国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实施范围不断扩大,实现三大主粮保险全国覆盖、大豆保险有序扩面。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规模达1521亿元,同比增长6%,为1.47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超5万亿元,承保的农产品品种不断增加。为更好保障农民收益,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各地保险行业主动担当作为,勇于开拓创新,面向各地气象特征、主要农作物品种差异情况,推出了农险新产品。对此,保险行业要继续用力,深入研究,创新农险产品和服务,扩面织密农险保障网,切实筑牢农业生产安全屏障。
切实发挥农业保险作用。防灾减损,在农险服务中日益重要。保险公司要积极开展灾害预警和风险减量服务,积极参与灾害救助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定损效率,为受灾主体提供合理预赔服务,及时支持减损减灾和农业再生产。近年来,保险机构积极响应、不断增强农事服务能力。有的保险公司联合第三方科技公司,落地智慧农业风险防控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模型与卫星遥感联动,实现天气预测、温度监测、湿度调控、土壤墒情分析、灾害趋势研判等功能。有的保险公司协同开展高标准农田日常清淤疏浚、杂草清除和农田设施修复等,助力高标准农田建得牢、管得好、用得久。为更好防灾减损,各级地方政府要做好宣传和组织工作,让种粮大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规模经营农户都能积极投保,努力实现农户“应保尽保”“愿保尽保”,更好发挥农业保险的减震器和稳定器功能。
夯实精准投保理赔基础。科技赋能为农险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既让农户享受到更便捷的投保体验,也提高了保险机构的验标精度与服务效率。鼓励保险公司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进无人机、遥感、物联网等科技手段应用,加快标准化建设,提升承保理赔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在政策指引下,有的保险公司多措并举提升农险承保效率和精准度,依托智慧农业生态平台,努力实现各类农业地块权属清、种类清、底数清,应用卫星遥感技术,自动获取并计算作物实际种植面积与分布信息,建立承保标的空间数据库,着力避免漏保、虚保等情况。为更好实现精准投保,满足农户合理投保需求,保险公司要继续加强科技投入、加大抽查验标力度。有关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完善耕地、林地等基础数据与保险数据的印证对比机制,夯实精准投保理赔基础。(张若麟)
- 2025-04-24为全民阅读提供更暖心的服务
- 2025-04-24让太空探索的脚步迈得更轻盈
- 2025-04-24在乡村振兴的田野里奋斗
- 2025-04-23从“古语”中感悟为政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