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飞天评论 >> 飞天网评

融合创新,激发文旅发展活力

2025-10-02 09:48 来源:中国甘肃网

  “十四五”以来,各地各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从文旅融合,到文艺创作,再到文化服务,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出了积极贡献。

  文旅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产业。“十四五”以来,我国文旅产业发展蓬勃兴旺。2024年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9.14万亿元,规上文化企业7.8万家。2025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32.85亿人次、总花费达到3.15万亿元。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文旅的深度融合。各地充分挖掘利用优秀文化资源,把更多的文化创意元素有机融入旅游开发,为文旅产业发展注入动力活力。从“跟着演出去旅行”,到“文物游”“非遗游”“考古游”“博物馆游”,文旅融合深入推进。面向未来,各地各部门要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的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更好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文艺创作是文化事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十四五”以来,各地持续健全文艺创作生产引导扶持机制,不断优化文艺创作生态,持续丰富优秀文艺作品的供给,推出一批具有感染力、引领性和示范性的精品佳作。组织实施舞台艺术和美术创作行动计划、国家美术发展和收藏工程,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从优秀文化、现实生活、火热实践中汲取创作养分,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舞台艺术作品和美术作品。持续举办中国艺术节、中国诗歌节、中国京剧艺术节,还有各类戏曲展演等,促进全民参与、全民共享。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演出演播并举,支持优秀文艺作品更广泛、更深入、更持续地赴城乡基层演出。推动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各地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下大力气提高各门类文艺作品的质量,努力推出更多的精品佳作。

  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十四五”以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持续推进,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更加健全。推动传统文化设施的改造提升,推动全国超过95%的县(市、区)建立文化馆、图书馆的总分馆制,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实效性。公共文化服务从政府单一供给向“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模式转变,把选择权更多交给群众。支持群众自办文化,举办“村歌”、“村晚”、广场舞、合唱等活动,仅2024年全国就举办了“村晚”8.17万场,吸引2.62亿人次参与。各地要充分尊重群众主体地位,以数字化赋能传统服务模式,以社会化激活基层的文化活力,持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让更多的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李萍)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