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飞天评论 >> 今日声音

中国高铁树新标,引领全球发展新格局

2025-07-23 08:35 来源:中国甘肃网

  北京盛夏,第十二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刚刚落下帷幕。来自五大洲的铁路政要、企业家与学者在“创新发展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下,把目光齐刷刷投向中国,4.8万公里营业里程占全球七成,13项高速铁路系统级国际标准由中国主持制定,雅万高铁、中老铁路、蒙内铁路等海外项目星罗棋布……短短30年,中国高铁完成了从“跟跑”到“领跑”的完美一跃,也为世界交通版图刻下了新的坐标。

  从0到有,艰苦奋斗写下的“中国答案”。1990年代初,中国还没有一寸高铁。面对技术封锁和资金匮乏,第一代铁路人以“把硬骨头啃成渣”的狠劲,从一根钢轨、一颗螺栓干起,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韧品格,在1994年12月22日,广州至深圳准高速铁路投入运营,全长147公里,最高时速160km/h,1997年,中国第一次启动大提速,并开始高速动车组自主化研制探索。2003年10月12日,新建秦皇岛至沈阳客运专线投入运营,全长404公里,最高时速200km/h,为高速铁路建设培养了大批的技术和人才。随后,京津城际、武广高铁相继开通,中国用5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40年的路,实现了“0”的突破。

  从有到领先,前瞻性规划绘就的“中国曲线”。当第一条高铁尚在图纸时,“八纵八横”的宏大构想就已落笔。今天,这张网已覆盖97%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主骨架80%建成。面向2035年,7万公里高铁将把所有大中城市、主要城市群和重要经济板块串珠成链。技术层面同样超前,CR450动车跑出450km/h,车体减重10%,能耗下降20%,2026年即可商用;氢能市域列车实现零排放、半小时加氢续航1000公里;北斗+AI让350km/h自动驾驶成为可能,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系统实时守护京沪大动脉。正如国际铁路联盟主席阿兰所言,“中国把高铁的未来提前带到了当下”。

  从领先到共享,改变世界格局的“中国贡献”。中国高铁“出海”不是简单的工程输出,而是“项目建设+能力培育”的系统方案。在肯尼亚,蒙内铁路把90%的运营岗位交给当地人,上万名非洲工人成长为技术骨干;在印尼,雅万高铁把雅加达—万隆3小时车程缩短至40分钟,累计运送旅客超1000万人次,被当地人亲昵地称为“Whoosh生活方式”;在老挝,中老铁路跨境货物突破1300万吨,昔日闭塞山国一跃成为区域枢纽;在匈牙利—塞尔维亚、中亚中吉乌,中国标准、中国装备正把不同文明、不同市场缝合到同一时空。更关键的是,中国已主持制定300余项国际铁路标准,其中高速铁路系统级标准全部13项均由中国主导——这意味着全球高铁列车无论奔驰在哪片大陆,都可能带着“中国基因”运行。

  从“0”起步到世界70%里程,从“学生”到13项国际标准“出题人”,中国高铁用30年写就的不仅是一部工业史诗,更是一套可复制的现代化方案。正如第十二届世界高铁大会传递的信念:技术与标准可以跨越山海,合作与共赢才能通向未来。中国高铁的车轮已驶出亚洲,驶向全球,也驶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纪元。(文/王斌)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