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飞天网评:“小包裹”折射中国经济新活力
截至7月9日,今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超千亿件,比2024年达到千亿件提前了35天。“十四五”以来,我国邮政快递业持续较快发展,快递业务量已连续5年突破1000亿件。今年千亿件的更快诞生,既展现了邮政快递业的强劲韧性与活力,也折射出行业日益成为促进消费升级和实体经济增长的有力支撑。
近年来,我国更加重视快递进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从寄递服务中心建设,到村级寄递物流综合站建设,从完善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到电商平台的网点布局等,各地各部门加大投入,加速推进快递进村进程,提升了快递进村的速度质量。截至去年底,我国已累计建成1200多个县级公共寄递服务中心、超30万个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持续加强,有力促进了城乡资源要素流动,缩小了城乡居民消费模式和服务体验的差距,在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村地区寄递服务短板变为发展“潜力板”。一些地区快递网点少、距离远、布局稀疏,导致广大农村群众面临邮件快件投递不便、寄递成本高、配送效率低等问题,各地结合实际持续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补齐寄递物流短板,助力当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和产业振兴,为我国快递业务量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各地通过订单末端配送、仓配一体化等模式,引导快递企业融入制造业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降低物流成本,推动智能仓储、自动化分拣等技术的应用。多地推动快递服务进产业园、电商直播园等区域,提供仓配一体、逆向物流等服务,建立高效合作机制。部分地区探索无人机、智能快件箱等新技术应用,优化配送效率。各地推动快递员入厂服务,分拣、打包、装车。通过进厂揽收、多频次发车,既满足了电商客户需求,也提升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快递进厂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与实惠,发货速度提升,寄递成本下降,为各类商品打开了广阔的市场,促进了更多人的就业,带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时期,邮政快递业与制造业加快融合,累计打造1600多个业务收入超百万元的重点项目,在有力服务医疗、新能源汽车等先进制造业的同时,进一步拓展了邮政快递业的服务范围和发展空间。
近年来,我国快递业务量已连续创纪录,背后既有基础设施的支撑,也有快递模式的创新,更有技术的加持。2022年较2021年提前7天,2023年较2022年提前39天,2024年较2023年提前71天,不断提速的背后是科技力量的注入。从仓储管理到末端配送,人工智能大模型助力快递企业全链路推进智能化升级变革,降本增效;无人技术大显身手,在仓储、运输、派送环节,大幅提高寄递服务效率和响应速度;采用节能减碳技术改造处理场所和设施设备,提升快递包装循环化、减量化水平,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广泛应用,推动邮政快递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持续放大规模经济效应,带动快递业务量较快增长。毫无疑问,随着我国科技创新的纵深推进,必将推动快递业务量的持续增长。对此,各地各部门要加快科技成果的运用,尤其是智能技术的运用,让更多包裹能够又快又好地抵达每个角落。(李萍)
- 2025-07-12【地评线】飞天网评:让人类文明之花更加娇艳绽放
- 2025-07-11小陇漫评|差评消失的背后:谁在操控你的“差评权”?
- 2025-07-11以党建创新为基层治理解题
- 2025-07-11拒报清北不是 “失败”,绑架选择才是教育的迷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