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飞天网评: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注入中国力量
金秋十月,花香四溢。10月11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在春城昆明拉开帷幕。此次会议的召开既是对中国长期以来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环境治理方面所做工作的一种肯定,也是对中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全球引领作用的一种美好期待。
中国雄心可期可待。中国是生物多样性大国,不仅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而且从顶层设计上作出了战略规划。中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中国将构筑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发展明确了目标任务。在应对全球气候和环境保护方面,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今年召开的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主席在视频发言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完善全球环境治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发展方面提出的新理念、新观点、新举措,不仅展示了中国雄心,而且也必将激励和带动世界各国重新审视自身发展与自然保护之间的关系,为全球生物多样性发展注入中国智慧。
中国行动高效务实。中国不仅制定了远期目标和战略规划,而且结合实际,拿出了一系列务实高效的行动。从珍稀物种的保护,到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从重新划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到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从打击非法捕捞,到科学实施全球最大的生态修复工程等,中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环境治理方面都做了许多重要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据统计,大熊猫从上世纪80年代的1114只增加到1864只;亚洲象野外种群数量从上世纪80年代的180头,增加到目前的300头左右;藏羚羊由不足7.5万只增至30万只以上。2000年至2017年,全球绿化增长面积中25%来自中国,中国贡献比例居世界首位。中国经济进一步向绿色低碳转型升级,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纳入更多生态考量,中国加强近海和公海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这些不仅彰显中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而且展示了实实在在的中国行动,为世界各国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了表率。
中国担当可圈可点。中国一直以来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力支持者和贡献者。中国不仅注重自身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发展,而且还树立了“生态文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导思想。中国作为最早签署和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始终严格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及相关议定书义务,按时高质量提交国家报告。中国2019年提交的《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六次国家报告》,评估了我国在执行《2011—2020年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方面取得的进展。这一战略计划由缔约方大会审议通过,确定了全球在2020年需要实现的20个生物多样性目标,成为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纲领性文件。面对世界未有之大变局,在侵袭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都必须拿出责任担当,强化团结协作。中国在继续积极探索和实践的同时,主动担起了更多的大国重任,引领、支持、协同尽可能多的国家,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这次大会提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主题来看,“生态文明”被写入联合国环境公约缔约方大会的主题,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高度认同,展示了中国担当。(李萍)
相关新闻
- 2021-10-11【地评线】飞天网评:网络安全宣传要更加贴近人民群众
- 2021-10-09【地评线】飞天网评:建设新时代网络文明, 为青少年守护清朗网络空间
- 2021-10-06【地评线】飞天网评:欢度国庆礼赞小康倍增接力奋斗的力量
- 2021-10-06【地评线】飞天网评:越办越好的进博会让东方之约更具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