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中国】让乡风文明浸润广袤农村
广袤的农村,淳朴的民风,与时俱进的新民俗,秀美的山水,丰富的文化遗产,兴旺的农事,火热的文体活动,升腾出一派乡村文明新气象。从歌声嘹亮的村歌,到选树农村榜样,再到主题文明实践活动,群众活动有去处,邻里关系更和谐,人居环境常改善,各地用乡风文明之笔,勾勒出一幅村美人和的乡村振兴画卷。
在移风易俗推进中树立文明新风。移风易俗既要破除陈规陋习,也要通过举办主题活动、科普宣传等形式,引导村民树立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观念。村民自定彩礼标准,形成不成文的规矩,减轻年轻人的负担;创造性转化当地传统结婚礼仪,推出“山盟海誓”集体婚礼等,沿承了传统文化,树立了文明新风;建设村级综合服务设施,让群众在便利、体面操办仪式的同时,感受到节俭办事的益处。各地在移风易俗中注重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群众从“局外人”变为“当事人”,为移风易俗的注入了动力活力。
在文体活动开展中激活发展动力。近年来,从“村跑”“村晚”,到“村咖”“村戏”,一系列“村字号”文体活动成为连接城乡、展示乡村振兴成果的重要窗口。“村字号”文体活动既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带动了农民收入增长,推动了文化传承,完善了乡村治理,催生更多实实在在的效益。“村字号”的火爆,成为“文艺赋美乡村”的生动写照,为乡村文化振兴拓展了广阔空间。面向未来,各地要注重整合乡村文化资源,高质量办好“村字号”文体活动,持续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更好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壮大乡村文化人才队伍,激活乡村文化内生动力。
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厚植乡风底蕴。农村文化遗产是乡村文化基因的活态载体,为文明乡风注入深厚内生动力。从派出建筑师规划师工程师志愿者,指导群众维修饱经风霜的老屋和码头、桥梁,到制作抢救性保护视频,建立非遗项目数据库,从精准记录、永久定格农村文化遗产的过程,形成翔实的“数字基因库”,到培育农遗旅游线路和主题民宿,推动富民增收,再到通过展示特有的文化习俗,实现文化与旅游双增双赢。以农村文化遗产为代表的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发展、在创新中延续,让乡土记忆焕发新生,让乡土新风更具底蕴。(张若麟)
- 2025-11-06【好评中国】为民靠民,夯实社会工作根基
- 2025-11-06【好评中国】让进博会的春风更和煦温暖
- 2025-11-05【好评中国】全力竞逐科技制高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 2025-11-05【好评中国】太空烧烤:青春与星空的浪漫对话
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
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