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中国】答好基层减负这道“关键之题”
基层,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基层折射民生冷暖、反映民心向背。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既是对基层呼声的回应,更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从源头和机制上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取得明显成效。一年一个台阶,一步一个脚印。各地各部门用真抓实干,作答基层减负这道“关键之题”。
摸清病根。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必须要弄清基层之“负”从哪里来,有哪些表征,唯有摸清病源病根,才能拿出务实举措。基层之“负”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桎梏。“痕迹管理”比较普遍,但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检查考核名目繁多、频率过高、多头重复;“文山会海”有所反弹。具体包括文件精简、会议精简、督查检查考核、借调干部、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管理、基层权责、创建示范和达标活动,各地各部门要聚焦聚力,自我对照,自查自纠,对标对表,看看存在哪些方面的形式主义。之所以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形式主义,关键在于少数领导干部党性不纯、政绩观错位,要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把理论学习的成效体现到增强党性修养、提高工作能力、改进工作作风、推动党的事业发展上,持续为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能够用更多时间和精力来服务群众。
对症下药。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关键要强化制度建设与执行。形式主义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必须要建立健全常态化的制度规定,给予重拳出击,对各类形式主义露头就打,绝不手软,才能取得实效。《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印发,首次以党内法规形式制定出台为基层减负的制度规范;《关于全面建立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的意见》印发,进一步明确乡镇(街道)职责,形成事权清晰、责能相适、履职顺畅、保障有力的乡镇(街道)权责体系。近年来,从中央层面持续出台了相关的制度规定,一锤一锤地敲打,推动整治形式主义向基层延伸,激发了基层干部的动力活力。一个个文件、一项项举措,党中央出“重拳”整治,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有助于不断筑牢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各地各部门要针对各类形式主义问题,拿出更加接地气的举措,精准聚焦,对症下药,持续释放制度的威力。
辨证施治。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既要在减负上发力,做到应减尽减,减到位,让基层干部从形式主义束缚中解脱出来,也要在赋能上发力,要通过减负激发基层干部的动力活力。减负二字,需“减”更重“赋”。既要强化制度建设与执行,也要统筹为基层减负和赋能。减负与赋能,目的是破形式主义之弊、减基层负担之重,是为了赋能基层治理效能,让广大干部“轻装上阵”、担当作为。各地各部门切忌顾此失彼,只是在减负上发力,在减负的同时要倒逼基层干部到基层一线去服务人民群众,去解决各种民生难题与急难愁盼,不要以为为基层减负就是卸担子、松责任,而是要自我加压,主动担当作为,要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和提升工作能力,用奋斗实干交出一份令人民满意的精彩答卷。(蒲都文)
- 2025-08-15【好评中国】历史血泪不敢忘记 抗战精神激励奋进
- 2025-08-15【地评线】飞天网评:为世运会注入党员先锋力量
- 2025-08-15钢轨上的中国速度与温度:从22.4亿人次看铁路发展新图景
- 2025-08-15【好评中国】守护绿水青山,须把叹号变句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