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中国】守护绿水青山,须把叹号变句号
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也是“两山”理念提出二十年的日子。
我们每个人都是“两山”理念、生态文明建设的受益者。当森林覆盖率超过25%,全国地表水Ⅰ至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90.4%,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7.2%,这些数据所映照的则是,山更绿、水更清,家园更加美丽。令人自豪的是,你我生活的地方成为彼此追寻的“诗与远方”,好多时候甚至觉得无须出远门寻觅,因为“诗和远方”就在身边。
我们每个人也是“两山”理念、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截至目前,全国生态环境志愿者人数已超过3500万,志愿服务项目超过150万个;美丽中国建设全民行动体系初步构建,生态文明主旋律更加响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渐成为社会新风尚,“全民行动”清晰照见。
生态越来越好,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也越来越强,那么是不是就可以维持现状?显然不行,因为还有更高目标等待我们去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的“线路图”还要靠我们共同完成。任务越是艰巨,越要拿出更佳状态、付诸更有力行动。
更何况,好生态来之不易毁之易,这边在大力建设,也难敌那边肆意践踏,这方面的惨痛教训已有不少。更何况,每个人的行动也并非都已经拿满分,少数人可能也就是及格水平甚至处于及格线以下。因此,建设与守护必须同频,共识与行动必须共振,我们每个人都要坚定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从生活面折射的情况来看,一些人对待生态的态度停留在叹号多,这个叹号涵盖对生态环境的赞叹、惊叹、感叹、慨叹,比如环境很美“!”,环境糟糕“!”。不是说叹号不对,毕竟遇到美与不美、好与不好、对与不对叹一叹属于人之常情,这是情感上的自然流露。但是,在守护生态这件事情上,只是“叹一叹”是不行的,关键叹过之后还要见行动。嘴上赞叹“很美”,手上配合的却是“乱扔”,嘴上慨然叹息他人“素质真低”,行动上配合的却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此类“只说不做” “说一套做一套”的叹号不要也罢。
从守护生态的角度来说,自然需要递以“!”,只不过人们要将内心深处的赞与叹,化作更加珍惜与守护好生态的行动,而非徒有一声“叹”,也就是说要把叹号变为行动句号。守护生态,要的是行动,结合现实语境来看,不妨少叹号多句号,毕竟句号才是决定生态走向的关键所在。
这个“。”,恰似每个人的行动闭环,要求责任、参与、守护、建设等各个方面都不能落下,因为任何环节的不圆满,都难以让行动画上句号。也只有每个人行动上都递以句号,才能迎来整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圆满句号。
深入践行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设立生态日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思想与行动自觉。把生态环境治理好、保护好,我们决不能做“旁观者”,而应做真正的“行动派”,就让我们用句号说话,继续行动起来,当“卫士”做“护盾”,守护绿水青山,让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城更美。(绵一评)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