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飞天评论 >> 飞天网评

【地评线】飞天网评:整治假冒仿冒“自媒体”账号,让网络信息更本真

2025-07-21 11:36 来源:中国甘肃网

  近期,一些网络账号以“XX报”“XX新闻”“XX文旅推荐官”“XX官方直播间”为名假冒仿冒新闻媒体、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虚假宣传、售卖假货,扰乱社会秩序。网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依法处置一批假冒仿冒账号,督促重点平台加强账号审核、畅通举报渠道、深入自查自纠,累计处置违规账号3008个。

  互联网时代,人人握有麦克风、个个能当“主播”。这本应是信息共享的盛宴,却沦为部分人浑水摸鱼的“名利场”。浏览网络可见:“XX日报民生热线”兜售三无保健品,“XX文旅局长推荐”直播间叫卖廉价纪念品,“XX市场监管局辟谣号”竟转发养生谣言赚流量……这些顶着“官方”“权威”头衔的账号,看似可信,实则是披着“马甲”的流量寄生虫。或售假坑钱,或传谣惑众,既破坏了网络生态的运行规则,污染了网络空间,更直接损害消费者权益,侵蚀社会信任根基。网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重拳整治此类乱象,再次给那些妄图浑水摸鱼的“李鬼”们敲响了警钟:网络绝非法外之地,冒充权威的套路行不通。

  假冒仿冒账号为何屡禁不止?根源在利益驱动下的畸形生态链。在“流量即变现”的时代,不法分子利用公众对官方机构、新闻媒体的天然信任,通过仿冒名称、盗用标识等手段快速吸引关注,进而通过带货、广告等方式牟利。更关键的是,其违法成本极低。即便账号被封,换个“马甲”、跨个平台又能“重操旧业”。而部分平台在账号注册审核环节存在漏洞,对账号信息真实性把关不严。更有甚者为追逐流量,对假冒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再加上技术滥用进一步降低了造假门槛。AI换脸、语音克隆等技术让伪造“官方”身份的成本断崖式下降,变相助长了流量经济的乱象。

  扒掉“李鬼”马甲,守好网络真阵地,需要构建“三位一体”的治理体系。对平台来说,不能只当“传声筒”,要做“守门员”。要切实加强账号审核管理,完善注册审核机制,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对账号名称、头像、简介等信息进行严格筛查,从源头上杜绝假冒仿冒账号的产生。只有平台把好关,才能从源头上断了“李鬼”的活路。对网民来说,在浏览网络信息时,要学会仔细甄别账号的真实性,查看账号是否有官方认证标识、是否来自正规渠道等。对于那些明显可疑、打着官方旗号却行为异常的账号,不要轻易相信和转发其发布的信息,避免上当受骗。如果发现假冒仿冒账号,更要及时向平台或相关部门举报,让“李鬼”冒头就能被识破。

  保障网络空间规范有序,离不开严格执法。对监管部门而言,必须坚持“事后打假”与“事前防假”并重,既要持续加大执法力度,重拳整治网络生态突出问题,对假冒仿冒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切实提高违法成本,绝不能让违法分子有喘息之机,又要密切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监管合力,建立权威账号白名单、完善仿冒账号快速举报处理机制,实现跨平台、跨区域的有效治理,织密全链条治理网络。唯有通过制度约束、技术赋能、多方协同,斩断“仿冒-引流-变现”的利益链条,让“李鬼”无利可图、无处遁形,才能最终实现网络空间的真实、诚信与清朗,让网民在享受网络便利的同时,拥有一个安全、本真的网络环境。(林伟)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