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飞天网评:为国家级经开区注入澎湃动能
建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40多年来,国家级经开区坚持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创新,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面向未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各地要拿出责任担当,持续释放活力,在深化改革中扎实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
勇于担当担责。经过40多年发展,国家级经开区由东到西、由点到面,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目前,我国已有232家、遍布31个省(区、市)。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经贸秩序正在遭受严重冲击,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愈演愈烈,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加。国家级经开区要坚守初心使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高质量发展。目前国家级经开区内的外资企业超6万家,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约9.9万家,2024年实际使用外资和进出口额均占全国约1/4,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9万亿元,区内各类经营主体超490万家,包括7.3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8.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面对压力挑战,国家级经开区要及时调整发展定位,创新体制机制,在开放发展中承担更重要的责任、发挥更大作用。各部门要不断完善与提升,持续夯实和深化,力争做到促改革、推开放、谋创新、接地气。
持续释放活力。国家级经开区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推进高质量发展,有效发挥稳外贸稳外资的“主力军”作用。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刻,国家级经开区要持续释放动力活力,尤其是在发展动能方面要敢于创新。当前,国家级经开区拥有超过700家国家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全国的18.3%。要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改造提升石化、机械、轻工、纺织、食品等传统产业。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千亿级产值规模的产业集群,重点培育形成以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瞄准科技前沿,加快谋划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发挥功能平台叠加优势,探索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坚持在全球范围汇聚配置资源,在开放环境下自主创新,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进一步深度融合,为国家级经开区注入新活力。
坚持创新探路。因改革开放而生,为改革开放而“试”,经改革开放而强。国家级经开区在制度创新、吸引外资、发展经济方面不断突破,成为引领改革开放的风向标。各地要聚焦土地、人才、资金等要素保障,有针对性地作出部署,为国家级经开区向新向优发展创造条件。要实施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支持完善企业碳排放统计核算和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等先行先试举措,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要深化国家级经开区改革创新等政策举措,为外资企业在华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政策平台,助力外资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多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要加强和本土企业战略合作,构建更完善的产业生态,抓住广阔市场更大的机遇。要鼓励国家级经开区大胆试、大胆闯,加快探索自主开放新路径,形成更多可复制推广的制度型开放创新成果,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张闲语)
- 2025-07-18【地评线】飞天网评:厚植新时代城市发展的底色底蕴
- 2025-07-18【地评线】飞天网评:担当作为,做好新时代城市工作
- 2025-07-18【地评线】飞天网评:承压前行,增强外贸底气与信心
- 2025-07-15【地评线】飞天网评:作风建设要持续抓牢“长久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