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飞天评论 >> 陇平 >> 方言

武威|铭记七七事变:以史为鉴,传承不朽的民族精神丰碑

2025-07-09 08:59 来源:中国甘肃网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畔一声凄厉的枪响,骤然撕裂了北平古都宁静的夜空,也揭开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惨痛、最为壮烈的一页——震惊中外的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危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并由此开启全民族浴血奋战、共御外侮的伟大历史转折点。我们要深刻铭记那屈辱与抗争交织的沉重历史,更要以史为镜,从苦难中汲取奋进的力量,让落后挨打的悲剧永远不再重演。

  枪声为号,民族危亡下的不屈抗争。七七事变绝非偶然,它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觊觎中国、步步蚕食我领土野心的必然恶果,它赤裸裸地暴露了其妄图吞并整个中国的狼子野心,将四万万中华儿女推向了生死存亡的悬崖边缘。面对穷凶极恶的侵略者,中国军民没有丝毫畏缩!驻守卢沟桥的国民革命军毅然决然奋起抵抗。“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这气壮山河的誓言,如同惊雷划破长夜,响彻华夏大地。他们以血肉之躯,在古老的卢沟桥上,筑起了抵御外侮的第一道钢铁长城,用生命诠释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铮铮铁骨和中国军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这悲壮的初战,点燃了全民族抗战的熊熊烈焰。

  万众一心,全民族抗战的壮阔洪流。七七事变犹如一声惊雷,震醒了沉睡的雄狮。促成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这是中华民族在生死存亡关头最伟大的觉醒与联合。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倡导和有力推动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全体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虎穴,发动群众,开展灵活机动的游击战争,创建了广阔的抗日根据地,使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将士们浴血奋战,前仆后继;亿万民众节衣缩食,以各种方式支援前线。从白山黑水到天涯海角,从延河之滨到香江之畔,中华大地上涌动着一股前所未有的、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成为中华民族最终战胜强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和最根本的制胜法宝。

  血火淬炼,苦难中的坚韧与牺牲精神。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最黑暗、最惨痛的一页。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大地上犯下了罄竹难书的滔天罪行:狂轰滥炸、烧杀抢掠、奸淫妇女、无恶不作,尤其是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更是人类文明史上骇人听闻的浩劫。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神州大地满目疮痍。然而,深重的苦难非但没有压垮中华民族的脊梁,反而如熔炉般淬炼出更加坚韧不屈的民族魂魄,激发起更加强烈的反抗意志和牺牲精神。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的独立与解放,义无反顾地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爱国主义壮歌,铸就了一座座永不磨灭的精神丰碑,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基因。

  伟大胜利,民族精神的不朽丰碑。1945年,抗日战争迎来了伟大胜利!这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它彻底洗刷了百年国耻,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国赢得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应有的尊重,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它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历经磨难却始终屹立不倒的民族,其蕴含的内在力量是任何强敌都无法征服的。中华民族用血肉之躯和钢铁意志,向世界展示了其坚韧不拔、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伟大精神品质。这场胜利,是爱国主义精神、抗战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绽放出的最璀璨光芒。

  以史为鉴,传承精神,砥砺前行。历史的硝烟虽已散去,但记忆的警钟必须长鸣。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我们更需深刻铭记七七事变这段浸透血泪的历史。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坚韧不屈的抗战精神和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遭遇着各种严峻复杂的风险挑战。国虽大,忘战必危;民虽安,忘史必殆。唯有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坚不可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使我们能够从容应对各种惊涛骇浪。

  精神永续,复兴在望。七七事变,是镌刻在中华民族心灵深处一道永不磨灭的伤痕,它警示着我们落后就要挨打,铭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团结奋斗才能战胜一切困难。作为新时代的中华儿女,传承和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抗战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责无旁贷的神圣使命。(刘彦军)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