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快看】千年石窟 匠心传承①|走进石窟,洞见下一个千年
原标题:千年石窟 匠心传承①|走进石窟,洞见下一个千年
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
9月11日,在麦积山石窟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国四大石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他希望文物工作者赓续“莫高精神”,潜心为国护宝,为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作出更大贡献。文化自信的光芒,总会在不经意间照亮我们前行的征途。五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期间,同样对石窟的传承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希望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能代代相传。”
莽莽陇原文化盛地,石窟文脉再谱芳华。一座座石窟,有着“国之大者”的重要落脚。而在丝绸之路甘肃段一千多公里的沿线上,保留着近百处规模不等的佛教石窟。其中,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8处,数量位列全国第一。其中,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更是位列中国石窟的“金字塔尖”。
“看中国石窟,品华夏文明”。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勇担新时代文化使命,让人们在石窟艺术中体会文化力量,不断筑牢文化自信根基,“千年石窟 匠心传承”网上主题活动将在陇原大地上开展。
保护传承 “兴”中有“数”
在推动石窟艺术“活起来”“火起来”的过程,总有一些文化保护传承的“人”与“事”值得我们去挖掘与颂扬。在此,不妨撷取其中一朵朵跳跃的浪花,洞穿这条文化长河的波澜壮阔。
走进“寻境敦煌——数字敦煌沉浸展”,佩戴好 VR 设备,“飞”起来看洞窟的梦想就能成真——高捧莲花的飞天、手敲连鼓的雷公、边飞行边降雨的雨神,众神触手可及。通过数字扫描、三维重建等技术,实现了对莫高窟第 285 窟的 1:1 还原,大大提升了游客敦煌之行的体验感。
在石窟文化的保护传承中,科技手段映照出了甘肃守正创新的精神。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推动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此时此刻所交织而出的“千年”,既是一个回望过去的时间节点,更是一个面向未来的全新起点。
多元融合 美美与共
甘肃石窟最让人念兹在兹的特质,最让人信服的答案,依然在于“历史”二字。
甘肃最早的石窟为“十六国时期”,一直延续到元末清初,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展现了跨越时代和地理空间的多元性、开放性和包容性,成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历史见证。
中华文明几千年来,各民族、各领域之所以能多元聚为一体,文化是最不可或缺的纽带。当场景流转到现代,甘肃石窟同样承载着文化交流的光荣使命。
在领域内颇有影响力的《甘肃省石窟寺保护管理导则》,就是由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敦煌研究院等三国四方专家共同起草、编制。
甘肃石窟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它正不断用自身的魅力激荡起文化传承的“一池春水”,继而打动无穷的远方、无数的心灵。
凿空山壁与时空的石窟,亦如一个时光隧道,为全世界的观者提供了解码中华文化瑰宝的生动样本。跨山越海,因“窟”而来。在一次次的交流与对话活动中,甘肃石窟所承载的中华文化,得以全面呈现和发掘,为“民族的、世界的”之理念提供了更多的释义样本。
薪火赓续 代代相传
文化是不朽的,传承是当下的。
习近平总书记此行,谈到“莫高精神”,这使得我们想到“樊锦诗”这个闪亮的名字。事实上,为石窟奉献一生的人,又何止寥寥——樊锦诗、常书鸿、段文杰这三代敦煌守护者,用心血去书写“择一事,终一生”这简简单单的六个字。
还记得石窟人的高光时刻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区域办事处代表夏泽翰先生为樊锦诗、常书鸿、段文杰颁发莫高窟保护“杰出贡献奖”。那一刻的场景,足以镌刻成永恒。而如今,在岁月与风沙的千淘万漉下,如何让石窟“苟日新、日日新”,需要注入更多的年轻力量。
还记得被“全国考古团宠的女孩”钟芳蓉吗?最近小姑娘又上热搜了,事由是她以面试 92.4 分的成绩,位列其报考的敦煌研究院石窟考古岗位第一名。这个岗位全国只招聘一人。年轻人的偶像就是被誉为“敦煌女儿”的樊锦诗先生,这正是“长大之后我要成为你”的生动映照。
相信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也可让石窟文化源远流长。不止是钟芳蓉,对于千千万万的人来说,传承,亦是脚下的步伐:莫高窟、马蹄寺石窟、金塔寺石窟、天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麦积山石窟……“千年石窟 匠心传承”网上主题活动,既是带领大家领略甘肃石窟的价值与魅力所在,更是在向全世界传递文化的源远流长。(谢伟锋 邵江梅)
- 2024-03-14【甘快说】飞天网评:一碗甘肃麻辣烫,值得一场亲身的奔赴
- 2024-02-26【甘快说】飞天网评:一段风雪归程路,见证温暖中国
- 2024-04-28【产业兴农 鲁甘共赢】“鲁”力同“甘”乘势而上 山海为证再建新功
- 2024-06-20万千气象看甘肃|简牍方寸见春秋 千载文明入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