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飞天评论 >> 陇平

万千气象看甘肃|简牍方寸见春秋 千载文明入卷来

2024-06-20 16:46 来源:中国甘肃网

【专题】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网络名人甘肃行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对于身处新时代的我们来说,何为华夏血脉?何谓文明传承?博物馆里有最真切的答案。“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网络名人甘肃行采访团走进甘肃简牍博物馆,通过写简体验的方式深度感受甘肃简牍魅力,探寻藏在简牍里的中国。“居延汉简”“肩水金关汉简”“地湾汉简”“敦煌悬泉汉简”……众多的汉简和上面故事,让大家感受到了两千多年前的边关文化和生活场景。

  承载五千多年的岁月沉淀,镌印着辉煌的中华文明,甘肃的文化家底之厚重,足以让所有人都为之称羡。散布在省内各个地市的博物馆,更是陇原大地一种文化自信之体现。而要论哪家博物馆最让人心心念念,那么甘肃简牍博物馆必然“值得拥有姓名”。这里收藏的简牍以汉简为最,出土汉简数量占全国一半以上,馆藏的近4万枚汉简记载的内容涵盖政治经济、丝路贸易、诏书律令、仁孝之义、情谊往来……这样一部部记录两千年前汉代丝绸之路的“百科全书”,值得我们用“八倍镜”去探秘历史身处的“彩蛋”!

  简牍的意义远远不止是竹木上的一撇一捺,它更是文明的沉淀与结晶,是这个国家与民族的价值体现。在甘肃简牍博物馆,网络名人甘肃行看到出土于肩水金关废墟中的汉简《尹衡至伟卿书》,信中表达了尹衡对伟卿的殷切问候,包含“强饭厚自爱、慎春气”之涵义。一个个饱含墨迹的字体印证着历史扑面而来,让大家都心有戚戚然。网络名人“一号哨位”感叹:“怪不得能拿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来兰州玩也别只是挤在甘肃省博物馆了,甘肃简牍博物馆也值得一看!”

  今天,中华儿女以横平竖直、铁钩银划的汉字为荣,这份薪火不断,与源自2000多年前大汉盛世简牍里的文字一脉相承。对于此,甘肃可谓是与有荣焉。如今, 在陇原大地上,简牍学、敦煌学等多元文化,它们构成了甘肃千年文明的生动映照。再看始祖文化、丝路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审视这些滚烫又壮丽的词语,我们不由地心生敬意,因为发轫于甘肃的它们,生动而有力地诠释了什么叫“上下五千年”。这份华夏文明所衍生出的自豪感,当与所有人共享。

  简牍方寸见春秋,千载文明入卷来。再回到开篇的提问——何谓文明传承?我们看到,在甘肃简牍博物馆工作人员指导下,网络名人纷纷拿起简牍,书写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丝路文化的敬仰。轻轻拂去包裹在简牍之上的风尘泥沙,仔细梳理藏于简牍文献中无数个中华优秀文化因子,一个华夏文明的模样,就这般具象和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简牍不是故纸堆的书写,也不是博物馆的一隅,当它频频地与现代的人们相遇,就能激发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影响。(谢伟锋 邵江梅)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