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飞天评论 >> 媒体观点

【飞天网评】300年前就在争"上游" 甘肃为啥布局"水上走"

23-06-09 13:40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田洋

陇周刊(2023年第21期)

  文/本网特约评论员 秦信芳

  近日,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印发《甘肃省内河航道网发展规划》,对2035年全省内河航道和港口布局作出顶层设计,《规划》还布局了兰州港、白银港、临夏港、陇南港4个主要港口。

  相比高铁、公路、航空等交通运输,水路运输在甘肃这个内陆省份并不突出,但它确乎不容轻忽。甘肃河流分属长江、黄河、内陆河三大流域,涉及黄河干流、渭河、泾河、洮河、嘉陵江等11个水系。不发展好内河水运,充分发挥内河资源优势,不仅是对内河资源的浪费,也无助于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审时度势对甘肃内河航道和港口布局作出科学规划,让它们最大限度地发挥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民造福,是补齐水运短板的应有之义。

  为什么要发展水运?因为以港口为运输基地、以水域为活动范围的水运,具有其他运输方式无可比拟的比较优势。首先,水运的客观条件即河道是先天形成的,虽然也需要进行河道治理,但相较于修建铁路、公路等,成本明显偏低;其次,水运环境友好,运量大、能耗小、污染轻且能美化景观。随着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水运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作用愈发凸显。对于甘肃来说,因应时代演进的步伐发展好水运,已势在必行。

  全省水运通航里程达911公里,5个水运项目纳入交通运输部水运“十四五”发展规划,兰州、临夏、白银、陇南港口建设成效显著,这都为甘肃水运乘势而上力争“上游”夯实了基础。以短途客运和渡运为主,旅游观光居多,是甘肃水运的一大特点。总体来看,水运旅游的规模总量偏小,旅游资源开发不足,服务供给与市场需求尚不匹配。按照《规划》的要求,要充分发挥内河水运比较优势,优化港口、航道空间布局,提升水运服务水平,增强内河航运可持续发展能力。

  水是灵动的,人们有着乐水、亲水的天性。在闲暇时,人们何尝不愿乘一艘游船,在和畅的微风中,徜徉在碧波荡漾的刘家峡库区,欣赏黄河两岸的旖旎风情,饱览白龙江畔的美丽风光?做好“水运+旅游”这篇文章,就要立足甘肃水运实际,培育完善产业生态,打造发展新优势,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具体说来,需开辟水路旅游精品航线,升级旅游产品。沿黄两岸,白龙江畔,蕴藏着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可以充分挖掘并开发城市景观游、自然风貌游、特色文化游、沿江观光游等水路旅游精品航线,让人们充分领略甘肃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

  以水资源为载体的水上旅游,集约着生态游、健康游、文化游等绿色要素,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本质要求有机统一,更契合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水”文章做好了,就会成为拉动旅游消费的重要增长点。依托丰沛的水资源和地方资源禀赋,甘肃的部分内河航道完全可以发展集观光农业、水上娱乐、特色民俗于一体的水上旅游产品,助力区域经济的发展。水运旅游航道的开发建设,还有利于水网沟通、农业灌溉和生态航道建设,改善沿线城乡的生态环境,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曾几何时,作为丝绸之路上的商埠重镇的兰州,黄河航运是一条繁忙的水上运输线,在促进货物流通、输送军用物资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尤其是,“羊皮筏子赛军舰”,兰州黄河沿岸的人们至少在300年前,就制作这种古老的水上运输工具,渡客运货,进而融合成为黄河文化的组成部分。

  时代不同了,人们对发展现代水运有着更高的要求和期待。有道是航道通,百事通;河流兴,百业兴。培育“水运+”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强化水运与其他运输方式协同共进,统筹水运与国土空间开发、产业集群等融合互促,提升内河运输服务效能,建设布局合理的内河水运体系和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的目标,一定会如期实现。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