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飞天评论 >> 政经评论

【地评线】飞天网评:走出一条新型电力系统发展之路

23-06-04 08:34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蔡玉筱

  新型电力系统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在“双碳”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承担着工业、交通等行业碳排放转移的功能。6月2日,由国家能源局组织11家研究机构编制而成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发布。《蓝皮书》全面阐述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理念、内涵特征,制定“三步走”发展路径,并提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总体架构和重点任务,为推动我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注入了新动力。

  近年来,我国电力绿色低碳转型不断加速,但也要清醒认识电力系统仍然面临不少挑战。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要统筹布局、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在前瞻谋划中强化统筹布局。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点多面广、时间跨度长,不同发展阶段特征差异明显,需统筹谋划路径布局,科学部署、有序推进。要明确目标任务,持续构建科学体系和把握重点任务。新型电力系统具备安全高效、清洁低碳、柔性灵活、智慧融合四大重要特征。对此,我们要加强电力供应支撑体系、新能源开发利用体系、储能规模化布局应用体系、电力系统智慧化运行体系等四大体系建设,构建起新型电力系统的“四位一体”框架体系。要持续强化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标准规范、核心技术与重大装备、相关政策与体制机制创新的基础支撑作用。

  在问题导向中强化强力保障。近年来,我国电力系统发展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截至2022年底,我国各类电源总装机规模25.6亿千瓦,西电东送规模约3亿千瓦。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8.6万亿千瓦时。与此同时,电力绿色低碳转型不断加速。2022年我国风电、光伏发电量1.2万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14%,分别比2010年和2015年提升13个、10个百分点。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背景下,电力系统仍然面临不少挑战。电源侧方面,新能源大规模发展对系统调节能力提出更高需求,我国抽蓄、调峰气电等调节性能较好的电源装机占比约为6%,仍然低于发达国家;电网侧方面,大型新能源基地开发外送对输电技术提出更高要求,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的“双高”特征日益凸显,对电网调度运行技术升级提出迫切需求。对此,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把握重点关键,从电源侧和电网侧方面发力,全面助力推进能源革命、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推动能源绿色发展,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和重要保障。

  在目标导向中强化务实举措。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要坚持“三步走”的发展路径,即加速转型期(当前至2030年)、总体形成期(2030年至2045年)、巩固完善期(2045年至2060年)。《蓝皮书》的发布,标志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进入全面启动和加速推进的重要阶段。在加速转型期,要推动各产业用能形式向低碳化发展,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新能源开发实现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引导产业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各地区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立足现阶段目标任务,拿出务实举措,勇于探索创新,积极开拓进取,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各地要着眼当前我国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努力破解问题、避免风险,要保持战略定力和稳健节奏,未雨绸缪,周密谋划,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之路。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