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飞天评论 >> 今日声音

擦亮“农字号”招牌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2025-11-07 19:23 来源:中国甘肃网

  广袤田野的丰收画卷,承载着农民的殷切期盼,更彰显着“三农”工作的千钧分量。广大党员干部当以使命为笔、实干为墨,牵头擦亮“农字号”招牌,让农业强的根基更牢、农村美的底色更亮、农民富的底气更足。

  科技赋魂,筑牢“农业兴”的产业根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科技则是激活产业活力的关键密码。广大党员干部要主动搭建“科技+农业”对接平台,推动科研院所与田间地头精准“联姻”,从高原青稞品种改良到沿海智能渔业养殖,从大棚蔬菜水肥一体化到特色林果精深加工,不断引导各地深挖资源禀赋,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特色产业矩阵。要牵头推进品牌建设,建立从种植到销售的全链条质量追溯体系,借助“线上直播+线下展销”的立体营销,让“土特产”成为“抢手货”,让“农字号”品牌兼具地域辨识度与市场竞争力。

  绿色塑形,绘就“农村美”的生态画卷。生态宜居是乡村的内在气质,更是“农字号”招牌的鲜明底色。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生态建设融入基层治理。生产端,推动农业绿色转型,推广秸秆还田、生物防治等技术,让土地焕发持久生机;治理端,牵头开展“人居环境提升行动”,推进垃圾分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落地见效,让乡村既有“颜值”更有“内涵”。要守护文化根脉,牵头建设村史馆、非遗工作室,支持民俗节庆、农耕体验等活动,让老手艺“活起来”、老习俗“火起来”,打造兼具生态之美与文化之韵的宜居家园。

  人才聚力,激活“农民富”的内生动力。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广大党员干部要当好“人才红娘”,既育本土人才,又引外来贤才。针对本土农民,要牵头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围绕特色种植、乡村旅游、电商直播等热门领域,打造“培训+认证+就业”闭环,让农民凭技能增收;针对返乡群体,要出台创业补贴、场地支持等政策礼包,设立“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吸引大学生、退役军人、企业家等“新村民”带技术、资金、理念回乡发展。要健全激励机制,让扎根乡村的人才有荣誉、有待遇、有奔头,形成“本土人才挑大梁、外来人才添活力”的生动局面,让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乡村振兴非一日之功,“农字号”招牌需用心打磨。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产业、生态、人才上持续出实招、求实效,让“农字号”招牌越擦越亮,让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在广袤乡野徐徐铺展。(郑旭)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