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飞天评论 >> 飞天网评

e法耀陇原|网络普法行,法治为民照初心

2025-08-21 09:59 来源:中国甘肃网

  8月19日,“‘e法善治 网聚同心’2025年全国网络普法行·甘肃站”活动在庆阳华池县启动。中国是一个网络大国,目前,我国网民规模达11.2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9.7%。维护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要坚持依法治网、办网、上网,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网络普法早已成为当前法治宣传的重要方式,各地要坚持法治为民初心,结合社会热点和群众需求,实现法律知识的精准传播,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

  在载体创新中利民惠民。近年来,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创新探索网络普法模式,既展示了我国依法治国的成就,也让法治意识根植人心。从本次甘肃站活动的情况看,既突出了源远流长的法治文化,也展现了新时代甘肃在网络普法方面的探索实践。“逛公园学法律”的模式,将法治元素融入网红打卡地,让群众在轻松氛围中学法用法。“网格+网络”的普法模式,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全面推进基层治理精细化、服务群众精准化,建立“多网合一、一网统管”网格化服务体系。“AI+真人”的宣传模式,让反诈知识覆盖更广泛的人群,尤其是年轻一代。“以老帮老、以新带老”的模式,聚焦老年人等群体的网络使用需求,提供基础网络服务、智能技术教学和网络安全宣传等服务,让老年人在融入数字生活的同时,也学到了实用法律知识。无论采取哪种模式,都始终要接地气、贴民心,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

  在实践探索中服务为民。网络普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通过线上的网络普法和法治宣传,意在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学法、懂法、用法。甘肃通过“线上引流、线下落地”,让法治宣传既“有广度”又“有温度”,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普法格局,使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甘肃切实践行“深入群众,就地办案”的司法精神。以“马锡五审判方式”为例,通过建立专门的工作室,认真倾听群众声音,回应群众司法需求,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应。主动下沉基层,简化诉讼程序,注重实地查证,联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等力量,多元化解纠纷,开展巡回审判,将法庭设在田间地头、社区村落。针对偏远地区或特殊案件,上门开庭、现场调解,用通俗语言化解家事、邻里矛盾。在通过法律定分止争过程中,既要做到依法依规,也要做到情法相融、心服口服。

  在基层治理中网聚民心。全国网络普法行,作为一项网络普法活动,自2023年开展以来,已在10多个省(市、区)成功举办。从今年的主题来看,“e法善治 网聚同心”,就是要通过网络普法,汇聚各方面的法治力量。在网络普法中既要注重基层导向,也要切实解决基层治理中的各种矛盾问题。各地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配套运用智管平台,常态化开展公共安全隐患整治、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工作,让法治服务通过数字网络延伸到了各个村落。基层是普法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各地在开展网络普法基础上,更加注重创新实践,激发基层创新活力,让法治服务扎根群众身边。各地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普法理念,让法治服务变得触手可及,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让基层社会治理更加和谐稳定。(李萍)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