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中国】让“蓝色引擎”更加强劲有力
海洋,生命的摇篮、人类文明的源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提升,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较2012年翻一番,体量不断增加、发展势头强劲,推动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高效协同,更加注重产业更新,更加注重人海和谐,更加注重合作共赢。
持续完善产业体系。中国1.8万余公里大陆海岸线和1.4万余公里岛屿岸线蜿蜒绵亘,1万多个海岛星罗棋布,约300万平方公里主张管辖海域浩瀚辽阔,广袤而富饶的海洋,是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空间和资源宝库。从海洋渔业、船舶建造、邮轮旅游,到海底光缆通信、深海矿产开采、深海基因资源利用,近年来,中国海洋经济发展不断走深走实。中国已拥有规模大、门类齐全、体系完整的海洋产业体系,拥有全部15个主要海洋产业。中国海水产品产量连续多年居全球第一;全球18种主要船型中,中国有14种新接订单量居世界首位。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摸清海湾资源家底,以主体功能定位为指引优化海湾开发保护格局,“一湾一策”引导差异化发展;要加强海湾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发展潜力的整体评估和论证;要以现代海洋城市为引领,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海湾产业体系,推进港口群、产业群、城市群的优化整合。
不断增强发展动能。近年来,中国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但与建设海洋强国目标相比,中国在海洋科技方面仍有一些短板弱项。要更加注重创新驱动,部署尽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接续取得一批原创重大成果,实现海洋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要加快推动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海洋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海洋未来产业。要加强体制机制改革,加大深海科学认知和技术研发投入,将深海矿产和遗传资源开发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进行布局,尽快完成深海产业链关键节点的自主可控和升级迭代。要以实施“海洋领域新质生产力培育重大工程”为牵引,着力推进海洋能规模化利用、提升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规模、壮大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前瞻布局“人工智能+海洋”。以更大力度释放“蓝色粮仓”潜力,开展“蓝色种业”创新行动,开发适养优质新品种,开展渔业关键技术攻关,提高海洋渔业发展质量效益。
全面推进海洋治理。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持续践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国际社会一道,携手共建和平之海、繁荣之海、美丽之海。响应联合国“海洋十年”倡议,中国成立“海洋十年”中国委员会,制定了国家行动计划。截至目前我国获批9项国际大科学计划,覆盖深海典型生境、全球海洋负排放“蓝碳”以及全球河口监测等领域。积极参与国际海洋治理,提供更多公共服务。截至2024年底,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纽带和重点,中国举办了300多期培训班,为6000多名发展中国家的青年学者提供了培训机会。在中国参与推动下,世界各地的港口将像珍珠一样,串成国际合作的项链。从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到瓜达尔港,再到钱凯港开港,中国将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更多务实亲民的合作举措,推动海洋可持续发展,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张继)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