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飞天评论 >> 热点观察

商业与数字洪流下,文学传播靠“网红效应”还不够

2025-04-21 14:50 来源:中国甘肃网

  文学的生命力在于坚守文化使命,以深厚价值底蕴、艺术美感与文字魅力等叩开读者的心灵,滋养其精神情操与思想境界,方能产生内心共鸣与情感同频,以网络信息等技术辅助赋能,才可形成幂效应释放文学的穿透力与感染力、号召力。

  近日,董宇辉获人民文学奖“传播贡献奖”一事引发社会广泛关切,颁奖词“他将文学一次次推向读者,唤起了无数热爱文学的人的内心热望”叫人五味杂陈。诚然,文学若沉睡在“象牙塔”内,无人问津、门可罗雀,必然这是文学创作与文学市场之殇。尤其,在网络信息时代,数字化、碎片化、快节奏阅读时代,文学的书香多少遇冷,被不少追求“快、新、辣”等文字口味的人所抛弃,加上“流量至上”理念在网络空间充斥,更让潜心阅读成为“稀缺品”。由于文学本身蕴藏的价值底蕴和精神旨归在“柳暗花明”之处,便让文学传播在商业与数字洪流下失去了先天优势,故此才有“网红效应”传播的重要性显现。

  所见,时代滚滚前行,文学的价值与厚实使命从未褪色一分,只不过那质朴情感的蕴藏以及价值深意的呈现不能再如同“害羞的姑娘躲在深闺”,否则文学必将陷入在“自证陷阱”里面对淹没风险。这也是为何董宇辉自身感言,这份荣誉属于“每一个文字照亮时代的作家和每一个用热爱温暖文学的读者”。文字创造是一件快意幸福的人生乐事,但文学的天空点亮人们憧憬的灯塔,架构起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情感纽带,才能让文学生长出飞翔的翅膀,飞入寻常百姓家、绽放在人间心灵的各个角落。

  文学承载塑造灵魂、唤醒善良、弘扬正气的社会使命,其价值固然不能用价格衡量,毕竟文字的世界闪烁每一颗珠宝般的艺术光影,足以支撑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价值素养与精神底蕴。商业与数字奔涌而前,文学是否该屈服于洪流而“与之俱行”,恐怕本身就经不起审问?当然,把文学传播出去是第一位的,但如何把文学声音放大,融入到社会主流价值观,恐怕不止一个“董宇辉”就足够的?或许,文学传统传播模式亟需转变,推动文化传播机制迭代升级,才是我们破解文学时代之困的金钥匙?

  头顶上的太阳,书香里的文字,都是直抵人心、值得敬畏的所在。书香是一种氛围,那里驻守着每一个渴求得到精神滋养、思想涤荡的纯净灵魂,蕴含着质朴、神圣、虔诚且执着的精神品格。触碰文学的世界与天空,怀着怎样的心绪与初衷,本身就决定了能否与文学同频共振、与之化矣。所见,是在网络信息时代洪流里逐波而下,还是在数字时代革新突破,似乎也是文学传播与创造焕新的一大课题。当然,时代中国文化繁荣澎湃发展,借“新”出圈、爆款出道,我们相信文学同样能够找到精准科学、慰帖人心的方式奔赴世人的心灵。(段官敬)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