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铁路架起跨国发展“同心圆”
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以来,截至3月28日,累计开行旅客列车7.1万列,发送旅客超5000万人次,吸引了来自全球112个国家和地区的48万余名旅客搭乘国际旅客列车跨境旅行,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文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网)
当跨境旅客单日峰值突破1300人次,老挝咖啡通过铁路48小时抵达中国商超,中老铁路用1035公里的钢轨,在东南亚腹地写下一部生动的“发展启示录”。这条开通仅3年多的国际通道,以发送旅客超5000万人次、覆盖112个国家和地区的成绩,不仅让“山水相连”升级为“发展相融”,更以“经济提速、文化破壁、治理破题”的三重突破,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全新解题思路。
数据丈量发展速度,铁路重构区域经济版图。中老铁路的运输效能直接激活区域经济活力。数据显示,国内段日均开行列车从8列增至86列,累计发送旅客4115万人次;老挝段列车从日均4列增至16列,累计发送旅客超885万人次。2025年春运期间,磨憨铁路口岸验放入出境游客4.2万人次,同比增长49%,跨境席位从初期250个增至390个,出入境人数从每天300人次跃升至最高1300人次。铁路部门通过扩增列车编组、优化跨境服务,让“昆明晨雾未散,万象夜市已开”成为现实。
“铁路+文旅”双向奔赴,绘就民心相通新图景。48万跨境旅客的往来,让车厢成为多元文化交融的“移动会客厅”。列车上傣味小排与老挝咖啡香气交织,中老英三语广播与电子翻译设备打破沟通壁垒,“一路咖香”品牌咖啡融合两国咖啡豆的匠心,恰似文明互鉴的味觉隐喻。“星光•澜湄号”旅游专列串联6处世界遗产,跨境旅行团设计的“茶马古道新体验”线路,带动沿线12个民族村寨旅游收入翻番,这正是“铁路+文旅”模式的创新成果。当语言翻译设备消弭沟通障碍,当电子血压计守护老年旅客健康,这条铁路用细节证明民心相通不是抽象概念,而是可感可知的温暖实践。
服务破解跨境难题,打造国际合作新标杆。面对跨境出行中的支付、健康等世界性难题,中老铁路交出独具特色的“中国方案”。沿线车站设置国际旅客“专属窗口”,同步配置ATM机、POS终端和现金服务,破解了老年人、外籍旅客等群体的支付困局;列车配备电子血压计、多语种急救手册,兼顾老龄化社会与热带气候需求。这些举措使外籍旅客满意度持续提升,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治理智慧,印证了服务创新对国际“流量”的吸引力。
中老铁路的5000万人次客流,不仅是一条铁路的运营答卷,更是“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实践宣言。当钢轨让老挝山区的咖啡农与中国电商直播间无缝衔接,让不同语言、文化的旅客共享车厢里的温暖,这条“黄金动脉”已悄然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生动缩影。笔者相信未来,随着更多“铁路+”模式落地,中老合作的故事必将为区域发展注入更强劲动能。(杨淑婕)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