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飞天评论 >> 飞天网评

清明时节:在追思中厚植家国情怀

2025-04-03 11:12 来源:中国甘肃网

  当春风拂过柳梢,又一年清明翩然而至。这个浸润着中华文明的传统节日,既承载着“清明时节雨纷纷”的追思情愫,更凝结着“慎终追远” 的文化密码。在万物勃发的春日里,我们以祭扫的仪式连接过去与现在,在缅怀先人时更应铭记英烈,让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在新时代绽放万丈光芒。

  一缕心香,是对先人的追思,更是对初心的叩问。孔子“祭如在”的教诲,道破了祭祀的本质在于心诚。当我们在墓碑前静思默想,并非仅仅是形式上的礼仪,而是通过与先人的“精神对话”,让孝道文化在心中扎根。文明低碳祭扫的袅袅青烟中,沉淀的是对已逝生命的敬畏、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更是在快节奏生活中回归本真的心灵洗礼。这种跨越代际的情感传递,让清明节成为维系家庭伦理、涵养民族品格的文化纽带。

  烈士陵园里的丰碑,是凝固的历史,更是精神的灯塔。从“一寸山河一寸血”的革命战争年代,到“万家灯火总关情”的和平时期,无数英烈用热血与生命诠释了家国大义。他们或是战火中冲锋的战士,或是隐秘战线的守护者,或是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普通人,共同的特质无不是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清明时节祭奠英烈,不仅是献上一束鲜花、清扫一次墓碑,更是在精神上与他们对话,让英雄精神成为照亮吾辈前行道路的永恒火炬。

  从先辈墓前到烈士陵园,从个体追思到民族记忆,清明节的双重维度始终交织着“小家”与“大家”的家国情怀。当我们在墓碑前驻足,既应感念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更要铭记英烈们的牺牲奉献--没有他们的热血担当,何来今日的岁月静好?这种“家国情深”的双重追思,让清明节超越了个体情感的表达,成为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正如古人言:“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在祭扫中重温历史,在追思中坚定信仰,才能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清明节的意义早已超越了传统祭祀。它既是对先辈的告慰,更是对后人的期许:当我们捧着鲜花走向墓碑,捧起的是对历史的尊重;当我们在纪念碑前庄严默哀,埋下的是接续奋斗的信心决心。让我们以清明为契机,在追思中汲取前行的力量,既守护好家庭的温情,更传承好英烈的精神,让个人理想与民族复兴同频共振,在新的征程上书写属于我们这代人的时代答卷。

  清明时节,愿思念与敬意同在,愿传承与奋斗同行。这既是对先辈先烈的告慰,更是对美好未来的承诺--让每一个春天的追思,都成为民族精神拔节生长的力量源泉。(黄开团)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