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向发力”推动人才区域合理布局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加强东中西部人才协作,鼓励优秀人才在中西部地区建功立业。人才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实现人才区域合理布局,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必然要求。各级政府和组织应从政策引导、产业协同、机制保障三个方面精准发力,为人才在中西部地区干事创业提供坚实保障,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奔赴中西部地区,让人才的智慧和力量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充分涌流。
强化政策引导,“谋”全局促均衡。政策是引导人才流动的风向标。要做好顶层设计,将人才工作深度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大局。立足各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与发展需求的差异,制定精准化、差异化人才政策。深入分析区域间地理联系、产业协同、高校合作的利弊,挖掘人才优势互补潜能。推动区域人才政策协同,实现政务服务跨区通办,打破数据壁垒,消除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营造东中西部地区人才有序、良性竞争的环境,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依据各地发展诉求、比较优势和人才需求,规划建设一批人才合作示范区,打造聚才强磁场,搭建人才展示平台,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空间格局,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推动产业协同,“强”产业聚人才。产业是人才集聚的土壤,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引擎。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要与产业发展统筹考虑,坚持以产聚才、以才促产,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中西部地区应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地理区位、历史文化等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以特色优势产业的虹吸效应助力精准招才引智。产业发展相对落后地区要主动抢抓产业转型升级历史机遇,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兴产业,提升产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和承载力。通过产业与人才的协同发展,实现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以人才“第一资源”支撑发展“第一要务”。
健全机制保障,“优”服务解难题。健全完善的机制是人才合理流动的重要保障。要健全人才流动与区域一体化相适应的宏观调控机制,加强对人才流动的统筹协调和引导。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加大对扎根中西部地区的高层次人才的激励力度,提高人才待遇,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让人才安心工作、潜心科研。建立健全区域间人才流动补偿调节机制,推动人才以项目合作、技术咨询等方式在区域间柔性流动,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运用大数据技术搭建区域人才交流信息服务平台,简化区域人才流动公共服务办理流程,提高人才跨区域流动的便捷性和效率,为人才流动畅通渠道。(周丽)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