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飞天网评:主动担当实干,让粮田变良田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在深化认识中明确要求。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一个重要抓手。高标准农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在农田质量、产出能力、抗灾能力、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有优势。近年来,我国在高标准农田取得显著成效,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了持续提升。截至2024年底,我国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建成各类田间灌排渠道1000多万公里,农田抗灾减灾能力有了明显提升,实现了大灾少减产、小灾能稳产、无灾多增产,为全国粮食连续多年丰产增产提供了重要支撑。对此,各地各部门要深刻认识到建设高标准农田的重要性,聚焦目标任务,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既不能盲目推进,也不能止步不前,而是要结合实际,以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为首要任务,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管护机制,稳打稳扎,在分类分级中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
在真抓实干中把握重点。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需要各地各部门拿出务实的作风,在真抓实干中把握建设重点。要明确建设标准,聚焦“一平”、“两通”、“三提升”,合理确定不同区域、不同类型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和投入标准。要明确建设内容,统筹开展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治理,将建设重点放在田内。从新建项目到改造提升项目,要做到因地制宜,提高农田防护和水土保持能力。要明确建设布局,优化空间布局和时序安排,对于优先地区、限制地区与禁止地区,要把握分寸要求,统筹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各地各部门既要合理确定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标准,又要因地制宜推进、分类施策,要针对性破解农田生产障碍因素,建设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在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过程中,切忌一蜂而上,搞形式主义,而是要聚焦聚力,抓紧抓实。
在运营管护中担当责任。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各地各部门既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好,也要管护好,切实发挥其持续助力粮食生产高产稳产的作用。对此,各地各部门要明确责任,从中央层面,到省级层面,从市县层面,到社会层面,要压力责任,尤其是要分级压实高标准农田属地运营管护责任,明确运营管护内容和标准。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探索高标准农田运营管护模式。要严格保护高标准农田,严禁擅自占用;经依法批准允许占用的,各地要及时落实补建,确保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要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领导,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要积极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群众等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运营管护,落实农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夯实粮食安全基础。要强化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依规依纪依法严肃查处贪污侵占、虚报冒领、弄虚作假等行为,切实防范廉洁风险。(张闲语)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