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飞天评论 >> 热点观察

重奖郭庆逆行 学校用激励传递温暖的力量

2025-01-14 11:31 来源:中国甘肃网

  前不久,银川金凤区4.6级地震时,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高二(6)班的郭庆同学在冲出教室的瞬间,折返背起行动不便的同学避震,网友赞其“善良入骨”“担当具象”。震后,学校重奖郭庆:奖励9000元,减免剩余学期学费,还奖励公派德国留学名额并承担所有费用。学生善良与学校关怀相得益彰,不仅彰显了少年担当、人性温暖的光芒,也体现了社会对于善行的珍视与鼓励。

  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人的行为选择最能彰显人性底色。生死关头,郭庆毅然决然地返回教室,背起行动不便的同学一同避险,没有自顾逃生。这种勇气与担当,闪耀着人性光辉,诠释了“同学情深”,传承了“守望相助”的传统美德。郭庆同学的善举,不仅挽救了同学的生命,更在社会上树立了道德丰碑,激励更多人在困难面前伸出援手,传递温暖。

  学校重奖善行之举,同样令人尊重。奖励不仅是物质上的实惠,更是精神上的鼓励。学校用奖励表达对待善行的肯定,向社会宣示:善良不是口号,担当必有回响,付出会被看见与珍视。这种价值导向,有助于在青少年心中播撒善的种子,激发他们的善念善行与道德自觉,共同营造向善向上的社会氛围。

  善行与褒奖双向奔赴的例子并不鲜见。“最美司机”吴斌在驾驶途中突遭异物袭击,生命垂危之际,凭借顽强意志将车稳稳停下,保障了24名乘客的安全。事后,社会的敬意,政府的优抚,所在单位的帮扶,全方位的褒奖让英雄精神广泛传扬,激励从业者明晰职业担当。大学生孟佩杰从8岁起悉心照料瘫痪养母,多年如一日,孝行被报道后,获得多方资助,顺利完成学业,开启全新人生。这些案例证明,个体善举得到充分肯定与回馈,善意便如涟漪,在社会湖面激荡。

  善举与褒奖相互联结,相互促进。善举是褒奖的基石,而褒奖则彰显善行的价值,引领社会风尚。褒奖不仅给予行善者物质回报,更是对其善意的凸显与精神的满足。这种正面激励成为推动个体持续行善的强劲动力,使善举在社会中广泛传播,蔚成风气。

  褒奖善行,现实意义深刻。快节奏、强竞争的当下,道德滑坡,人情冷漠现象时有发生。在我们还纠结“扶与不扶”“帮与不帮”时,郭庆和学校的故事提醒人们,善良从未过时,担当永远珍贵,激励更多人在他人需要帮助时勇敢伸出援手,不必担忧付出无归。

  法律护航善行的同时,更需源于内心的道德自觉,无论学校、企业、社会还是政府,都应成为善意的守护者。让善举不被辜负,每份温暖得到回应,弘扬善意与旌表善行比翼齐飞,携手共筑美好社会。(高家千)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