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4分钟“急救空窗期”,挽救更多的患者
在近期举行的第五届中国急救大会上,中国医院协会急救中心(站)分会秘书长、北京急救中心主任医师陈志介绍,目前,我国以120为代表的院前急救医疗体系一直在逐步完善中。如何突破4分钟的“急救空窗期”,让更多心搏骤停的患者得到最及时抢救?建设社会4分钟急救响应系统非常有必要。(11月25日央视新闻)
“黄金4分钟”是抢救的最佳时间,但往往救护车到达前是“急救空窗期”。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救助,每延迟1分钟,存活率就会下降10%。目前,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都提出建设社会4分钟急救响应系统,突破4分钟“急救空窗期”,为生命争取每一秒。笔者认为,在建设社会4分钟急救响应系统方面,更要重视普及急救技能,实现“有人倒下,第一时间有人来救,有人会救”,才能抓住急救“黄金4分钟”,挽救更多的患者。
我国每年因心脏疾病猝死的人数多达76万,其中90%以上发生在医院外。心脏停止跳动的最佳抢救时间是4分钟之内,叫作“黄金4分钟”,使用AED ,也就是自动体外除颤器及时施救,成功率能提升40%左右 。超过这一黄金救援时间,被救活的希望就比较渺茫。如果等120救护车赶到再进行抢救,可能就会错过抢救的最佳时间。如今,不少城市在地铁站、火车站、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都配备了AED ,但关键时刻许多人却不会用,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一些民众坦言,自己不是不想施救,而是没有相关急救知识怕帮倒忙。可见,普及急救技能,人人会用急救设备设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可喜的是,今年,社会4分钟急救应急响应系统在北京、上海、深圳等7个院前急救、社会急救基础较好的城市试点建立。该项目通过志愿者培训、AED定位及落实管理单位主体责任,逐步打造一个“社会4分钟急救圈”。比如,北京已通过120指挥调度系统开放AED设备定位。市民打开微信搜索“北京120”小程序,在首页就可以看到“重点公共场所AED电子地图”;深圳已经在500台出租车上安装AED急救设备,依托了其24小时流动性和分布广的特点,救援可能性将变得更大。以上措施,都在尝试突破4分钟“急救空窗期”,在“黄金4分钟”内争分夺秒,让患者获得最快和有效的救治。
“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院前急救靠培训志愿者还远远不够,全民普及急救技能已刻不容缓。一方面,在全社会全面普及急救技能,把急救知识纳入中小学课程,从小从早抓起,让每一位中小学生都能成为急救的小能手;另一方面,各地红十字会及医疗机构也要积极主动作为,经常性向民众开展急救技能的义务培训和普及活动,比如,教授如何实施人工呼吸、如何正确使用AED等等,要让更多的人掌握必备的急救技能。
期待试点城市建设社会4分钟急救响应系统获得有效进展,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同时尽快全民普及急救技能,让民众敢于“该出手时候就出手”,进一步提升院前急救的公众参与率和成功率,从死神手中抢回更多患者的生命。(丁家发)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