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飞天评论 >> 今日声音

深入践行四下基层

2025-11-25 16:08 来源:中国甘肃网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四下基层”是密切干群关系的重要法宝,也是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的实践路径。新形势下,面对群众日益多元的需求和发展中的新矛盾,广大党员干部要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以深调研摸清民情,以察实情把准脉搏,以解难题赢得民心,不断巩固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让干群之间的“鱼水之情”更加深厚牢固。

  脚步向下“深调研”,倾听民声“接地气”。调研不是走形式、看盆景,而是要真正沉到一线,听到真话、察到实情。当前,少数调研存在“被安排”现象,看的是示范点、听的是汇报稿,与群众真实生活隔着一层。要打破这种“悬浮式”调研,必须转变作风、创新方法。一方面,广大党员干部要多采取“四不两直”方式,直插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社区网格,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在拉家常中听民声、在共同劳动中察民情;另一方面,广大党员干部要善用数字化手段,通过线上民意征集平台、大数据分析等,拓宽群众意见反映渠道,精准捕捉共性需求和个性问题。只有脚下沾满泥土,心中才能沉淀真情,调研才能成为干群之间的“连心桥”。

  刨根问底“察实情”,把准脉搏“开良方”。察实情的关键在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准问题症结。现实中,有些干部满足于听汇报、看材料,对复杂问题缺乏深入剖析,导致决策与实际脱节。广大党员干部要避免“蜻蜓点水”,必须发扬“刨根问底”的精神,既要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显性问题”,特别是住房、教育、医疗等急难愁盼,也要善于发现影响长远发展的“隐性问题”,以及产业结构短板、人才流失隐患等方面问题,既要分析问题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条件,也要预判问题发展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通过召开院坝会、群众夜话等方式,与群众一起梳理问题清单、分析矛盾根源,确保制定的政策措施符合实际、贴近民心。

  精准施策“解难题”,实干担当“赢信任”。调研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如果调而不研、研而不决,只会损害群众信任。要聚焦群众反映集中的难题,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闭环管理机制,明确解决时限和责任人,实行销号管理。对于能够立即解决的,要快办实办,让群众尽快见到成效;对于需要持续攻坚的,要拿出路线图、时间表,一抓到底。要注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在产业发展、环境整治、基层治理中邀请群众参与方案制定、过程监督和效果评价,形成“干部带头、群众参与、共建共享”的生动局面。通过实实在在的成效,让群众感受到变化、得到实惠,不断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车行)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