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农村奶奶获文学奖,生活的笔墨最动人
广西桂林70岁农村奶奶获文学奖 70岁农村奶奶前半生磨了20年豆腐,66岁为缓解病痛开始写作走红。2025年11月15日,肖大妹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她站在上海的领奖台上,凭借自己的文字获得了文学奖。
66岁因病痛提笔写作,70岁站上上海的领奖台斩获文学奖。这个看似传奇的故事用最朴素的笔墨告诉我们:生活的褶皱里藏着最动人的文字;精神的追求不分年龄,哪怕迟暮之年,也能让生命绽放新的光彩。
文字是治愈伤痛的良药,精神力量超越岁月。肖大妹与文学的缘分,始于一场病痛。磨豆腐的磨子停转,身体被疾病困住,女儿递来的笔和纸,成了她与世界对话的新方式。“把苦水倒进纸页后反而获得了解脱”,她的话直白却深刻——文字在这里不是华丽的辞藻堆砌,而是情绪的出口、心灵的慰藉。那些磨豆腐的晨昏、婚姻里的酸甜、乡村生活的琐碎,被她一笔一画记录下来,曾经的苦楚在书写中沉淀为平静,过往的伤痛在倾诉中化为释然。这恰是精神力量的奇妙之处。肉体的疲惫让岁月沉重,心灵的成长永无止境。肖大妹凭着“写看见的人、经历的事”的真诚,在文字里找到了安放自我的角落。对她而言,写作或许“比磨豆腐容易”,这份“容易”,不是体力上的轻松,而是精神上的舒展——当生活的重量通过笔墨流淌,内心便有了轻盈的可能。这启示我们:无论年龄多大、境遇如何,找到一种与自我对话的方式,让精神有所寄托,便是幸福的开端。
生活是文学的源头活水,质朴里藏着最本真的力量。肖大妹的文字 “能看见画面,听见心跳”。她写豆腐坊里弥漫的烟火气,写童年遭遇的饥荒,写乡村小人物的悲喜,写“咽下苦水、留下寂寞的人”——这些都是她亲历的生活,是刻在骨子里的记忆。正如她所说:“人生的伤疤,撕开了是脓血,闷在心里头就是病。” 她用最朴实的语言,撕开生活的表层,让那些真实的、带着温度的细节跃然纸上。这恰恰印证了文学的真谛:生活永远是最好的素材库。太多时候,文学最能打动人心的,是那份不加修饰的真诚。肖大妹这种“原生态”的表达,避开了刻意与矫情,直抵人心最柔软的地方。她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是写作还是做人,扎根生活、忠于内心,远比追求技巧更重要。那些从生命里长出来的文字,自带生命力。
追求不分早晚,每个生命都能成为一束光。70岁站在领奖台上,肖大妹说“像做梦一样”。这个曾与磨盘为伴的农村奶奶,或许从未想过自己的文字能走出乡村,被更多人看见。但正是这份“没想太多”的坚持,让她在66岁这年,为自己的人生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这是最动人的启示:人生的可能性,从不因年龄而设限,重要的是始终保有对生活的热情、对自我的探索。肖大妹的故事里有磨豆腐时认真磨,提笔时认真写,这种“认真”让她在每个阶段都活出了滋味。正如她用文字照亮了自己的晚年,也温暖了无数读者。
70岁农村奶奶获奖是生活对真诚的回馈。她告诉我们:文字可以很简单,只要写出真实的生活;人生可以很精彩,只要保持追求的勇气。最动人的文字在生活里,最珍贵的追求在当下。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节奏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殷建光)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
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