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紧握时代脉搏,以新技术推动新发展
科技浪潮奔涌向前,媒体变革日新月异。11月12日,中国新媒体大会以“智能聚力 系统变革”为主题在湖南长沙开幕,中宣部副部长莫高义的主旨演讲深刻阐明,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是媒体变革的核心引擎,唯有主动识变、科学应变、积极求变,才能筑牢主流舆论阵地,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大精神力量。在全面深化改革与科技革命深度交织的关键节点,此次大会为主流媒体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依托技术赋能,构建融合发展新生态。技术创新是媒体迭代的根本动力,每一次科技跃进都催生着传播形态的革命性变革。主流媒体必须打破“各自为战”的传统格局,以系统性思维推进技术融合。要打造统一技术底座,整合资源构建共享开放的新型生产传播平台,将短视频智能生产、虚拟数字人等前沿技术融入业务全链条,实现“全域一张网、共享一朵云”的集约发展。需打通数据壁垒,做好内容、用户、公共数据的采集标注与开发利用,破除数据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通过数据共通驱动内容生产与传播效率双提升。应拓展传播渠道,主动对接中央媒体、互联网平台等资源,以技术联动实现重大主题报道的规模效应,让正能量产生大流量。
聚焦能力提升,激活转型发展新动能。媒体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生产方式与治理能力的系统性变革,需兼顾内容创新、人才建设与机制优化。内容生产上,要坚持“内容为王”不动摇,依托新技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AI编辑器”等工具实现跨模态内容生成,用图文、H5、直播等多元形态增强传播吸引力。人才建设方面,要健全用人制度与激励机制,着力培养既懂内容采编又懂技术应用的复合型人才,激发采编人员创新创造活力,为转型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机制创新上,要建立适应全媒体发展的管理架构与工作流程,实现内容一体化生产、技术一体化支撑、经营一体化统筹,推动“大策划、广集纳、精编辑”的协同生产模式落地见效。同时,积极探索“新闻+政务服务商务”新路径,从“信息提供者”向“城市服务者”转变,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格局。
筑牢安全防线,规范技术应用新秩序。新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赋能发展的同时也潜藏着意识形态安全、数据泄露等风险。必须坚持“为我所用、以我为主”的原则,健全与技术应用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将正确政治方向贯穿新闻采集、编辑、发布全环节。要强化内容审核,结合人工与技术手段建立多层次监管机制,对合成内容实行严格审查,坚决抵制AI换脸等技术的滥用行为,维护新闻真实性与媒体公信力。需构建社会共治格局,政府部门要建立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行业层面应制定技术伦理标准与“黑名单”共享机制,公众层面需提升数字素养与辨别能力,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公众参与的风险防控合力。唯有守住安全底线,才能让新技术在规范轨道上良性发展,真正服务于主流舆论引导。
科技赋能时代,媒体使命在肩。推动新技术与媒体发展深度融合,既是应对舆论生态变化的必然选择,也是担负新时代文化使命的内在要求。主流媒体要紧握时代脉搏,以技术创新为翼、以内容建设为魂、以安全规范为基,在系统性变革中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才能在科技革命浪潮中站稳脚跟、行稳致远,让党的声音传遍千家万户,为全面深化改革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舆论支持与精神动力。(张天博)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
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