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中国】汉学为桥,展现时代中国新形象
“希望你们继续与汉学结伴、和中国同行,加强研究阐释,向世界介绍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当好融通中外文明的使者,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近日,习近平主席复信青年汉学家,对他们在促进汉学研究和文明互鉴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表示赞赏。
在语言互通中强化交流。中文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智慧,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重要公共文化产品。汉学源自中国、属于世界,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学中文、用中文的风潮在海外持续升温。中国文化IP正成为全球中文学习的重要驱动力,众多现象级文化作品推动多国中文学习需求激增。截至今年9月,已有86个国家把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目前,俄罗斯、英国、法国、南非等国家相继将中文列为中学毕业考试或大学入学考试的选考科目。数据显示,汉语水平考试(HSK)自实施以来,考生人数平均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中文热”“汉学热”在全球持续升温,折射出中国文化的多彩魅力与多元机遇正产生越来越强的“磁吸力”。
在理解互信中凝聚共识。在语言互通的基础上,还要推进理解互信。如何增进理解互信,关键要引导更多的汉学家深入研究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从马可波罗到利玛窦,再到当代的西方汉学家,世界研究中国的脚步从未停歇。博大精深的汉学既贯通“历史中国”,也深刻体现“当代中国”。中国欢迎外国青年多到中国各地走走看看,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实的中国,同时把自己的想法和体会介绍给更多的人,为促进各国人民民心相通发挥积极作用。中国重视外国游客入境游,随着中国免签“朋友圈”持续扩容,2025年上半年,外国人入出境数量稳步增长,达3805.3万人次,同比上升30.2%。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将中国选为旅行目的地,亲身感受生动真实的中国。“中国热”“汉学热”带动更多人来中国、游中国。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正被更多人所熟知,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的友好交往和互利合作更加活跃和深入。
在文明互鉴中激发活力。语言不仅是沟通交流的工具,更是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载体。世界中文大会通过提供交流平台,促进各国开展中文教学,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汉学作为促进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相互理解的载体,为来自世界各国的学者搭建了交流对话的平台。中国一直以来都重视文明交流互鉴。从世界中文大会,到良渚论坛,从世界古典学大会等交流对话平台,到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携手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从推动金砖机制、上合组织行稳致远,到完善中非合作论坛、中国-拉共体论坛、中阿合作论坛等多边合作框架,中国坚定文化自信,持续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和合共生的文明秩序。历史的发展、社会的繁盛、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文明的滋养和引领。中国践行四大全球倡议,秉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推动不同文明开放交流、包容互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夯实文明根基。(李萍)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
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