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飞天评论 >> 飞天网评

【好评中国】把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路径方法

2025-11-17 11:03 来源:中国甘肃网

  11月16日出版的第22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在科技创新上,要加强基础研究战略性、前瞻性、体系性布局,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建立基础研究长期稳定支持机制,产出更多原创性、标志性成果。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超常规、全链条推动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取得决定性突破。在产业创新上,要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坚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并重。在抓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同时,要注重二者的深度融合。“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速融合,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企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奋进“十五五”,要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

  近年来,‌我国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50万家,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居全球第一,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传统产业实现提质增效,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推动制造业转型,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深化,但也不同程度存在问题短板。各地要通过持续深化改革,‌坚决破除影响和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完善与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从制度创新、要素配置、科技改革等多维度协同推进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要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在加强基础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上持续用力,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前沿技术上抓紧攻关。要打通影响和制约全面创新的卡点堵点,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筑牢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因地制宜”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法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一哄而上,‌关键在于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和分类施策‌,以避免资源浪费、重复建设和脱离实际的风险。各地要将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成区域经济支柱,根据当地资源禀赋、环境容量、产业基础、市场状况、历史传承等进行差异化发展。要注重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相互促进。不同地区、不同技术路线、不同产业类型都要结合各自的特点和优势,采取不同发展路径。面向未来,各地要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注重科技创新,夯实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加快推动作为经济增长和就业收入基本依托的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新旧发展动能平稳接续转换。(蒲都文)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