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用力,不断推动为基层减负走向深入
“要持续为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能够用更多时间和精力来服务群众。”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关切,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实干担当、为民服务。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为基层减负,减的是不必要负担,增的是基层干部干劲,强的是基层治理效能,聚的是民心民意。要持续用力,不断推动为基层减负走向深入,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持久战。
继续在“减”字上做文章,坚决遏制增量。导致基层负担过重的源头,在于文件、会议和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滥。近年来,各地严控发文、精简会议、“瘦身”督查检查考核,基层减负取得明显效果。但也要看到,当前一些地方和单位仍习惯于通过下发文件、召开会议、检查考核来推动工作,特别是“白头文件”、便笺便函、工作提示等较多,要求基层“一把手”参加的会议较多,未列入年度计划的检查考核事项较多,导致基层负担仍然较重。持续为基层减负,需要加强源头把控,对发文数量、会议频次时长、督查检查考核总量规模进行硬性约束,同时全面倡导“短实新”文风,把改进文风同改进作风统一起来,强化减负力度。
继续在“赋”字上求突破,科学优化存量。基层减负,既要看减量,更要看存量。基层减负所谓“存量”,是指一些合理的应予保留的事项。优化存量,也能减轻基层负担。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发挥数字赋能优势,助力基层减负。比如,针对报表数量多、涉及条线多、反复填报多、时间占用多的问题,多地创新推出“一表通”智能报表系统应用,将基层量大、高频、事杂的各类历史报表整合精简后形成固定业务表,各级各部门依托业务表进行数据维护、智能上报、随时取用,让“数据多跑路、基层少报表”。持续为基层减负,需要利用好数智化手段,建好用好直达基层的政务办公平台、民意速办平台,推广面向基层治理高频、重复性工作的智能化应用,以提升基层工作效率,提高群众满意度。
继续在“实”字上下功夫,健全长效机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减轻基层负担必须充分发挥制度机制的引导和保障作用,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腾出更多精力抓落实、干实事。健全基层减负层层推进机制,健全权责清单制度,明晰各层级、各部门的职责边界,厘清哪些是必须由基层承担的工作,哪些是上级部门应该承担的责任,确保基层工作权责一致、权责清晰。健全对加重基层负担背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严查严治机制,对基层干部感受最直观、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扭住不放、露头就打,依规依纪依法精准规范追责问责,持续释放为基层减负赋能“不达目的决不收兵”的强烈信号。健全容错免责机制,坚持严管厚爱相结合,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正确把握干部在工作中出现失误错误的性质和影响,切实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做到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
为基层减负不是“一时的事”,而是“一直的事”。以钉钉子精神常抓不懈,锲而不舍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必将凝聚起全党上下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强大力量,以作风建设新成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向秋)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
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