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干担当绘就民生幸福画卷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祖国大地,留下了心系人民的温暖足迹,生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理念。作为管党治党、兴村为民的骨干力量,广大党员干部当以考察足迹为指引,在察民情、兴产业、解民忧中砥砺初心,用躬身实践书写“不负人民”的时代答卷。
循“俯身倾听”之路,以深入调研搭起党群连心桥。用拉家常的方式,精准掌握群众的“急难愁盼”,这种“身入”更“心入”的调研方法,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必修课。要打破“办公室决策”的惯性,以“四下基层”为路径,用“方言土语”沟通,把“家长里短”纳入“工作清单”。要在村头巷尾建立“民情档案”,将绣娘的技能需求、茶农的销路困扰、老人的养老难题详细记录,使组织工作与群众需求紧密相连,以“真心走访”换取“真情凝聚”,让党群关系在互动中愈发紧密。
循“产业振兴”之路,以党建引领撬动富民增收链。广大党员干部要担当产业振兴的“导航员”,牵头构建“党组织+合作社+农户”模式,将地方特色资源转化为致富优势。要依托党建联建,推动非遗技艺与电商直播深度融合,助力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要建好“人才驿站”,吸引农科专家、返乡青年扎根田野,让党组织成为产业发展的“定盘星”,让群众在产业链上收获“稳稳的幸福”,共享振兴成果。
循“枝叶关情”之路,以精准服务织密民生保障网。“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广大党员干部须把民生小事视为“头等大事”。要紧扣群众关切的医疗、教育、养老等痛点,牵头实施“党建+民生服务”行动,在偏远村寨设立“流动党员服务点”,破解老人看病难题;要联动企业党组织开展“技能培训进乡村”,助力农民凭手艺增收;要推动“红色物业”覆盖城乡社区,化解治理顽疾。要如同守护乡村文化根脉一般,将民生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践行“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庄严承诺,让党旗在民生一线高高飘扬。
祖国大地上的民生足迹,是初心的见证,更是奋进的号角。广大党员干部当以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回应期盼,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中擦亮“先锋本色”,让人民群众的幸福画卷在山水间徐徐铺展,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篇章。(杨尧)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
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