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中国】“北京礼物”何以城市送给世界的最美礼物?
近日,2025“北京礼物”全球文创大赛成果发布会举办。实物赛道58件商品和设计赛道2项作品获奖。大赛自今年7月启动以来,共征集到4410件作品,获奖作品涵盖古都印记、国际礼物、红色主题、科创融合、场景创新、时尚潮流等多个品类。
当故宫纹样邂逅现代设计,当红色记忆融入日常用品,当科创技术赋能传统工艺,“北京礼物” 正以多元姿态,成为递给世界的文化名片。2025 “北京礼物” 全球文创大赛征集到4410件作品,58件实物与2项设计脱颖而出,涵盖古都印记、科创融合等六大品类,再加上30家主题门店实现“全域覆盖”与“文化体验”升级,这份“礼物”的魅力,早已超越商品本身,成为承载城市记忆、传递文化温度的重要载体。
“北京礼物”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对文化根脉的精准挖掘与创造性转化。作为六朝古都,北京拥有故宫、长城等世界级文化 IP,也孕育了京味民俗、红色基因等独特文化符号。获奖作品中,“古都印记”品类让历史可触可感,或许是一件复刻明清家具纹样的茶具,或许是提取颐和园彩绘元素的丝巾,将厚重历史转化为日常生活美学;“红色主题” 则以年轻化表达激活红色记忆,打破传统红色文创的刻板印象,让革命精神在当代语境中焕发新生。这种“取之于传统,用之于当下”的创作理念,让每一件礼物都成为文化的微缩景观,既保留了北京的城市肌理,又契合了现代消费者的审美需求。
创新是“北京礼物”破圈的关键密码,这种创新既体现在形式上,更渗透在理念中。大赛设置的“科创融合”“场景创新”品类,展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碰撞火花:可能是搭载智能语音讲解的非遗手办,让游客在把玩中读懂文化典故;也可能是适配露营、办公等场景的文创产品,让北京文化融入多元生活场景。而 “国际礼物” 品类则跳出地域局限,以全球化视野重构文化表达,既保留中国元素的辨识度,又兼顾国际审美习惯,成为跨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这种多维度的创新,让 “北京礼物” 摆脱了 “旅游纪念品” 的单一标签,成为兼具实用价值、审美价值与文化价值的消费载体。
销售渠道的升级,则让“北京礼物”的文化温度触达更广泛的群体。从“景点导向”到“全域覆盖”,30家主题门店不再局限于故宫、天坛等核心景区,而是深入城市商业街区、交通枢纽,让本地市民与外地游客都能便捷接触;从“商品销售”到“文化体验”,门店不再是简单的售卖空间,更成为展示北京文化的窗口。在这里,消费者可能参与非遗手作体验,可能聆听文化讲座,在沉浸式互动中深化对北京的认知。正如北京市文旅局副局长徐振涛所言,未来更多特色门店的加入,将构建起更便捷的消费场景网络,让“北京礼物”真正走进生活、走向世界。
“北京礼物”之所以能成为“最美礼物”,本质上是因为它抓住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平衡点,既坚守了文化根魂,又展现了开放包容品格。它不仅是一件件商品,更是一个个文化信使,带着故宫的恢弘、长城的雄奇、京味的醇厚,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递北京温度。在文化自信日益彰显的今天,“北京礼物”的成功实践,也为城市文创发展提供了宝贵启示:唯有扎根文化土壤、坚持创新驱动、贴近大众需求,才能让城市文化真正活起来、走出去,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本土与世界的精神纽带。(郭元鹏)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
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