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中国】“人工智能+”让交通运输更畅达
“人工智能+”已深度融入生活、教育、医疗、电力等多个领域,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尤其是“人工智能+交通运输”改变着生产生活方式。近期,交通运输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人工智能+交通运输”的实施意见》,部署16项具体任务。各地各部门要聚焦聚力,抢抓机遇,让交通出行更畅达。
强化技术支撑。人工智能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根基在于坚实的技术支撑。对此,我们要加快建设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通过构建涵盖各类高质量数据集、算法库和工具链的“交通大脑”,为行业智能化转型提供统一的模型能力支撑,促进技术共享与协同创新。近年来,交通运输领域大模型建设提速,保障了人民群众的交通出行,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交通动力。我国通过干线通道智慧扩容,构建多层级精细化交通管控模型,助推示范通道通行效率提升20%左右、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效率提升30%左右。人工智能通过大数据分析、高精度建模等,为交通基础设施打造出坚实的数字基础。“人工智能+交通运输”数字底座的构建,将有效支撑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水平实现能级式跃升,为交通运输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丰富应用场景。人工智能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关键在于丰富的应用场景。要强化重点领域的智能化应用场景,覆盖交通运输的所有细分领域,为新技术、新产品提供更加丰富的试验场和应用空间。从自动化码头,到自主研发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智能操作系统,再到航道电子图成功应用于长江干线和支线航道,近年来,我国港口、航道、船舶智能化转型提速,有力释放出了水运效能。当前,我国正在推进平陆运河、三峡水运新通道等重大水运工程建设,要以此为抓手,加快推动航运系统从单点突破向“船—货—港、人—机—环”系统变革。在自动驾驶方面,联手车路协同,让更多“聪明”的车驶上“智慧”的路。总之,各地各部门要坚持需求导向、场景牵引,加快“人工智能+交通运输”的各类新场景应用,通过标杆示范,带动全行业提质增效。
夯实新型基础。人工智能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离不开新型基础设施的支撑。从算力基础设施,到数据基础设施,再到网络基础设施,各地各部门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的投入,结合“人工智能+”发展实际,稳步推进各类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算力方面,要加强行业算力资源统筹,依托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强化算力保障。在数据方面,要加快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建设,推动数据共享与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更好释放数据要素价值。要加快构建数字产品矩阵,助推行业从“经验决策”向“数据智能决策”发展。在网络方面,要推动多种网络技术融合应用,构建智能感知体系和高速数据传输通道,为车路协同、远程控制、实时监控等提供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连接能力。(张闲语)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
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