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建+服务”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党的群众路线是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新时代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必须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民需求变化,创新方式方法。探索“党建+服务”模式,正是将党的建设与服务群众工作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通过强化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群众的精准性和实效性,使党的执政根基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
强化组织引领,把准服务“方向盘”。践行群众路线,坚持正确方向是关键之一。推行“党建+服务”模式,就是要将党的领导贯穿服务群众全过程各方面。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把服务群众作为自觉追求和基本职责,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优势。要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引导,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在谋划工作、开展活动时自觉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确保服务内容紧扣群众实际需求,服务过程体现党的宗旨,使服务群众的过程成为凝聚人心、巩固执政根基的过程。
聚焦急难愁盼,提升服务“精准度”。服务群众不能大而化之,必须精准对接群众所思所盼。“党建+服务”的关键在于精准施策,将服务落到群众心坎。要建立健全民情收集、分析、响应机制,通过常态化走访、数字化平台、议事协商等多种渠道,精准掌握不同群体、不同个体的差异化需求。要聚焦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面临的急难愁盼问题,列出服务清单,明确责任主体,整合资源力量,实行项目化推进、销号制管理。要推动服务资源向基层下沉,服务力量向一线聚集,使党组织和党员的服务更加贴近实际、富有温度,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创新载体机制,拓展服务“覆盖面”。新时代群众需求多元化、个性化特征明显,要求服务载体和机制必须与时俱进。推行“党建+服务”模式,要着力打破传统模式束缚,积极探索创新服务群众的有效路径。要优化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将其打造成为集党建指导、政务服务、文明实践、便民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阵地。要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造智慧党建平台,实现需求线上征集、服务线下送达,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要完善党员到社区报到、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等机制,鼓励党员在基层治理、应急处突、志愿服务中亮身份、作表率,形成“党组织牵头、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服务新格局。
突出常态长效,筑牢服务“硬堡垒”。践行群众路线非一时之功,不能缺少常态长效的制度保障。要推动“党建+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建立健全服务承诺、反馈评价、监督问责等机制,确保服务群众工作持续深入。要将服务群众成效作为基层党组织考核评议和党员干部评价使用的重要依据,树立起重视基层、大抓服务的鲜明导向。要注重总结提炼“党建+服务”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不断提升服务群众工作的整体效能,使党员干部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实践中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芒。(冉一辰)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
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