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飞天评论 >> 今日声音

从“实”考核让干部履职“不走样”

2025-11-12 15:30 来源:中国甘肃网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得人之要,重在考核。考核是干部管理的“指挥棒”和“风向标”。考核导向“实”,干部行动就“实”;考核标准“虚”,工作就容易“跑偏”。各地各部门在推进干部考核中,要牢牢把握一个“实”字,让考核回归本源、聚焦实效,引导广大干部摒弃虚功、务求实效,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持续不断干实事、求实效、出实绩。

  考核内容要“实”,力戒“重痕轻效”的偏向。考核若脱离实际、偏离中心,就容易导致干部围着材料转、盯着数据干。必须让考核内容回归本源,紧扣发展要务和民生关切。要大幅削减台账汇编、展板报表等在考核中的权重,杜绝“纸上谈兵”“材料出政绩”。将考核的焦点对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实干实绩、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担当作为。对基层干部的考核,应重点看产业发展是否可持续、人居环境是否真改善、矛盾纠纷是否有效化解;对窗口服务单位的考核,则要突出办事效率、群众满意度、问题解决率等硬指标。通过设置差异化、可量化、能感知的实绩指标,让考核真正反映工作的“含金量”,倒逼干部从“唯上”转向“唯实”。

  考核方式要“实”,力戒“走马观花”的积弊。考核方式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到评价结果的真实性。要改变过度依赖听汇报、查资料的传统路径,推动考核触角向一线延伸、向平时下沉。坚持常态化了解与集中性考核相结合,多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项目现场、田间地头、群众家中,通过实地看、当面听、随机问,直观感受工作进展和实际效果。要善用现代信息技术,但需避免将其异化为新的“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关键是利用大数据进行趋势分析和成效比对,为实地考核提供参考和印证。要积极扩大群众参与评价的渠道和权重,通过民调、座谈、服务对象评议等方式,让知情人说知情话,使“群众口碑”成为检验干部履职成效的“试金石”。

  结果运用要“实”,力戒“考用脱节”的顽疾。考核的生命力在于结果运用。如果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培养、管理监督脱节,考核的权威性和导向作用就会大打折扣。必须强化考核结果的刚性运用,形成“实干者得实惠、有为者有位子”的鲜明导向。对考核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要大胆使用、给予重奖;对考核反映问题较多、履职不力的干部,要及时提醒、严肃约谈,必要时坚决调整。要建立考核结果反馈与问题整改机制,帮助干部认清不足、明确改进方向,实现以考促改、以考促干。更重要的是,要将考核结果与激励约束、能上能下机制紧密挂钩,让“优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成为常态,从而激发整个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李朝洪)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