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中国】强基固本,全民普法再启新征程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建议》提出:“推进法治社会建设,营造全社会崇尚法治、恪守规则、尊重契约、维护公正的良好环境。”全民普法为法治中国固本强基,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在法治轨道上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法治的根基在人民。“法者,治之端也。”作为国家治理领域的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以“法律明白人”培养为例,全国“八五”普法规划提出“实施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以来,全国已培育“法律明白人”420余万名,基本实现在每个行政村的全覆盖,让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理念落地生根。唯有让全民普法凝聚起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投身全面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各地各部门在开展普法教育中要更加注重人民群众的期盼和要求,通过各种接地气的普法载体形式,持续提升全民法治意识,才能让全民普法成为一种思想和行动自觉。
奉法者强则国强。把法治精神融进民族精神血脉,推动全民守法成为常态,这是依法治国的内在动力,更是法治中国的精神支撑。以宪法宣传为例,连续11年,每到国家宪法日,全国各地校园“宪法晨读”的琅琅书声,见证着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茁壮成长。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全民守法则是法治社会的基础工程。各地既要抓住“关键少数”,也要关注“未来多数”,在法治宣传中要始终贴近百姓生活。以民法典宣传为例,各地持续组织开展“民法典宣传月”活动,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法治保障。从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到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今天的法治宣传教育与依法治理相融合,植根中国法治建设的具体实际,传承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得到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接受和认同,进一步打牢了社会治理的文化根基。
全民普法接地气冒热气。普法是为了更好地尊法、学法、懂法、用法,在法治教育中,要把全民普法融入法治实践、融入基层治理、融入日常生活,融入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唯有让遵纪守法者扬眉吐气,让违法失德者寸步难行,才能使人民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法律的权威,体会到信法守法的好处。在法律法规制定、修改过程中,要以各种形式听取民意呼声,让立法过程成为全民普法的“公开课”。在执法过程中,要通过“教科书式执法”“全民反诈在行动”等普法品牌活动,上好全员普法、实时普法实践课。在服务为民过程中,要通过开放法律服务大门,开启法律援助,在引导依法办事中惠民生、暖民心。在普法实践中,要通过探索“人工智能+普法”“大数据+普法”,为全民普法注入新动力。(蒲都文)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
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