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筑牢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路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切实抓好民生保障,多渠道挖掘潜力,加强稳岗促就业工作,促进重点群体稳定就业。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各地各高校要加强供需对接、细化就业指导、更好服务困难毕业生群体,共同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这件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
在精准对接中把握供需要点。让学生就业与产业发展实现双向奔赴,要抓实“最初一公里”。各高校主动锚定地方优势产业,稳定对接重点企业,从课程设置到实训实习全方位介入,学校根据人才需求画像及时对学科设置动态调整,拥抱行业新变化、对接产业新需求。重点产业攀高向新,人才需求呈现显著变化。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举办招聘活动、精准培养对口人才,搭建从培育到就业的桥梁。各地推动高校建设一批支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学科专业,提升学科专业设置的科学性、适配性和前瞻性。以国家战略及市场需求为牵引,推进招生—培养—就业联动,优化专业结构,聚焦高端装备、新能源等特色产业,重点打造与产业布局高度契合的专业群,通过多方联动,不断增强产业人才支撑力度。
在精准指导中掐住就业痛点。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高校毕业生缺乏经验,对就业市场缺乏了解,而导致就业困难。对此,各高校有针对性地开展点对点的精准就业服务。为打通人才供需两端的数据壁垒,一些高校构建起AI大学生成长档案赋能系统,通过采集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轨迹、实践经历、职业兴趣等数据,形成能力画像,为就业指导服务提供支撑。从AI赋能到精准帮扶,从课程体系到实训平台,构建起立体化就业指导服务。高校建立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实训中心,设立工作室,聘请校内外导师,开设实训课程,提供一对一职业咨询。针对毕业生,开设求职实训营,举办简历问诊活动。立足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和全面成长需要,持续构建高效的生涯教育体系,培养更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卓越人才。
在持续帮扶中打通就业堵点。对于离校未就业的大学生,各高校推出不断线的持续就业帮扶服务。线上持续推送高匹配度岗位信息,针对性开展简历优化指导、模拟面试训练,多维帮扶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专项开发助管助教、科研助理等过渡性岗位。岗位资源供给“不断线”,就业帮扶脚步不停歇,各高校多渠道给毕业生找岗位。各高校借助“宏志助航计划”、“接力帮扶”计划、“职达校园”就业服务站等,链接更多适合的岗位。相关部门共享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信息,推动地市人社和就业薄弱高校结对,定点联系、定期走访,确保就业帮扶政策落地见效,不让毕业生在就业路上“掉队”。针对毕业生未就业难题,一些高校建立“就业需求、帮扶资源”双台账,一生一策、供需对接。通过暖心、尽心、精心的就业服务,增强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信心。(蒲都文)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
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