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让“出头鸟”成为“领头雁”
“枪打出头鸟”这句古老的训诫,像一道无形符咒,曾让多少改革者的脚步在深水区前变得迟疑。它暗示着一个悖论:越是敢为人先,越可能率先碰壁;越是肩扛重担,越容易引火烧身。然而,历史从不眷顾因循守旧者,机遇永远青睐敢闯敢试的先锋。风劲潮涌,扬帆奋进正当时,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群能振翅冲破“禁区”、以锐气踏平“雷区”的“出头鸟”。怎样顺应时代潮流,打破“谁出头、谁倒霉”禁锢,是广大干部深入思考并用实际行动积极回应的“必答题”。
必须认清,我们呼唤的“出头鸟”,不是有勇无谋的“愣头青”,而是有胆有识的“排头兵”。看——在科技创新的高地,他们向着“无人区”挺进,誓要掰开“卡脖子”的手;在改革攻坚的一线,他们向积弊亮剑,用“一网通办”这样的硬招重塑营商环境;在乡村振兴的热土,他们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带领乡亲们蹚出致富新路……这份“敢”字当头的锐气,是改革最稀缺的“燃料”,是发展最关键的“引擎”。若坐视“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歪理蔓延,挫伤的将是锐气,冷却的将是热血,贻误的将是稍纵即逝的发展窗口期。
为担当者担当,容错纠错机制必须成为“定心丸”而非“纸老虎”。组织要当好最强后盾,就要把“三个区分开来”落到实处,精准描画“为公”与“为私”、“探索”与“任性”的界限。打造一套从“有错”到“有为”的闭环机制,对因敢闯敢试而“中枪”的干部,第一时间核查、大白于天下、坚决正名。唯有此,才能彻底解除他们心中“干事则险、不干则安”的枷锁。
让奋斗者得偿所愿,激励保障必须真金白银、掷地有声。要打通关心关爱的“最后一公里”,既解思想扣子,又解实际难题,最关键的是,要竖起“以实绩论英雄”的鲜明风向标,让“出头鸟”不仅能飞,更能飞得高、飞得远。当“干成事”成为最高荣誉,“不干事”自然无处遁形。
当然,放手不等于放任,包容不等于纵容。我们撑起的是“保护伞”,绝非“避难所”。要擦亮“火眼金睛”,对探索中的失误多一份宽容,对红线上的违纪零容忍。既要让“出头鸟”敢飞,也要引导他们飞对方向、飞得稳健。
风气正则万马奔腾。一个地方的发展活力,就写在干部的脸上,体现在他们的担当里。以组织的“硬核”担当,为干部的“硬气”作为兜底,我们就能彻底终结“枪打出头鸟”的旧剧本,迎来“群鹰齐飞、百舸争流”的新篇章,为高质量发展汇聚起不可阻挡的磅礴力量。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
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