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中国】用心答好普惠托育这张民生考卷
社区增设托位、幼儿园办托育班、财政补贴加大……近年来,多项瞄准“带娃难”的普惠托育政策陆续落地,越来越多家庭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国是千万家,家是最小国。各地要悉心呵护幼苗茁壮成长,让他们长成参天大树、栋梁之材。
在政策支撑中落实普惠托育举措。在治国理政这张考卷上,幼有所育事关民生福祉,事关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普惠托育服务工作稳步推进,托育服务政策法规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和服务供给体系初步构建,托育服务工作初见成效。数据显示,我国有3岁以下婴幼儿约3000万名,超三成婴幼儿家庭有托育需求。可及、实惠、优质的托育服务,是不少年轻父母的刚需。面对普惠托育中的短板与难题,从中央到地方既制定了顶层设计,也结合实际拿出务实举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建设,支持用人单位办托、社区嵌入式托育、家庭托育点等多种模式发展。今年,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各地围绕目标任务,细化落实政策举措,为普惠托育进行兜底托底,让普惠托育的政策阳光照到每个角落。
在增减之间中推进普惠托育实践。如何才能更好地让普惠托育政策落地生根,既要做好规定动作,不折不扣落实具体政策,也要在具体实践中探索创新,持续释放政策活力。推动普惠托育落地,要增加供给。从提供计时托、临时托等服务,到引导家庭托育点健康发展,看护服务专而精,托位设到家门口,更多家长送得放心、托得安心。各地托位数持续增加,缓解了托育矛盾。2024年,全国托位数达到573.7万个,托育服务县级覆盖率达98.5%,托位数连续3年增长率超20%。今年,将实现每千人口拥有托位数4.5个,新增普惠性托位66万个。推动普惠托育落地,要减少费用。将托育服务纳入民生实事项目,对托育机构的水电气热实行民用价格,减免相关税费,目前,超过1300个县(市、区)出台具体支持政策,涵盖建设与运营补贴、托育消费券等多种形式。在增减之间,凸显了“投资于人”的理念。
在优化服务中提升普惠托育成色。普惠托育是一项民生工程,各地各部门既要抓好政策落实,细化实施举措,也要优化服务,让托育服务的惠民成色更加彰显。要优化育儿补贴审核程序,截至10月2日,全国累计提交2881.4万条育儿补贴申报信息,其中已确认1555.3万条。3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每季度集中发放一批,各地抓紧拨付资金,确保保障及时、足额到位。托育不负所“托”,托起的不只是孩子的童年,也是青年一代对未来的信心。从设立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由每孩每月1000元提至2000元;到中央财政安排预算约900亿元,每孩每年3600元育儿补贴发放到3周岁;再到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政策协同发力,不断释放出更大的叠加效应。持续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助推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让普惠托育托得住、托得起、托得好。(张闲语)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
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