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中国】抓好秋粮收获,夺取粮食丰收
截至10月21日,全国秋粮收获近八成。分作物看,中稻近八成、玉米过八成、大豆近九成、双季晚稻过两成。分区域看,黄淮海近八成,东北、西南、西北过八成,长江中下游近七成,华南过三成。
秋粮丰歉,事关民生根基。秋粮主要包括水稻中晚稻、玉米、大豆等作物,秋粮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四分之三,是粮食生产的大头。当前全国秋收工作进入冲刺阶段,要加强秋粮收获服务,奋力夺取全年粮食丰收。
抓好气象服务。我国秋季天气多变,大风、大雾、连阴雨、寒潮频发。秋粮作物成熟期较为集中,一旦遇上连阴雨等恶劣天气,容易导致成熟的作物无法收割,甚至发生掉穗落粒、穗上发芽、霉烂变质等损失。气象服务保障是应对灾害性天气的“前哨”,加强气象服务,才能把“丰收在田”变为“丰收到手”。各地农业农村部门、气象部门要密切合作,发布精准的农业气象预报,特别是对连阴雨、早霜、台风等灾害性天气,要提前预警,指导农民避开不利天气,抢抓晴好天气的有利窗口期,集中机械、人力、物力,快收割、快转运,确保秋粮颗粒归仓。
抓好机收服务。机械化收割,能够大大提高收割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实现“节本增效”。机收减损是降低农业生产环节损耗、增加粮食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为达成秋粮收获机收减损,需要加强对农机手培训,重点围绕收割机参数调试、作业路线规划、田间操作规范等核心环节展开,使之掌握玉米、水稻等主要作物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提高作业质量。提前组织对联合收割机、拖拉机等农机具进行全面检修保养,确保以良好状态投入作业。完善农机跨区作业保障机制,确保农机供需有效对接,避免“有机无田”或“有田无机”。大力发展粮食烘干机械化,确保粮食收获后及时烘干,防止霉变。
抓好收购服务。秋粮收购是惠农政策措施落地、维护种粮农民利益、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有效载体。各地各企业要切实担当履责、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全力保障“粮出手、钱到账”,守护好农民“丰收果”。统筹做好市场化收购和政策性收购,鼓励引导多元市场主体入市收购,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严格落实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收购相关工作要求,牢牢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优化收购服务流程,粮食企业加强与种粮大户、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采取预约收购、订单收购、延时收购、上门服务、绿色通道等个性化服务,不断提升农民售粮满意度。加强粮食市场监测和形势分析研判,定期发布秋粮生产、质量、收购、价格等相关信息,为农民卖“明白粮”“舒心粮”提供便利。
广袤田畴,硕果累累。要时刻绷紧粮食生产这根弦,全力做好秋粮收获服务保障,确保全年粮食丰收,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让中国饭碗将装得更满、端得更稳、成色更足。(向秋)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