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飞天评论 >> 陇平 >> 方言

张掖|从荒滩到花海:一朵玫瑰的乡村振兴辩证法

2025-10-22 18:19 来源:中国甘肃网

  当1500亩“龙玫一号”在祁连山北麓迎风怒放时,老军乡的玫瑰产业早已超越简单的花卉种植,成为解码乡村振兴命题的鲜活样本。这场由“美丽颜值”到“经济产值”的蜕变,不仅重塑了河西走廊的生态肌理,更在传统农业与现代产业的碰撞中,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生态修复与产业培育的共生逻辑。老军乡的玫瑰种植基地曾是一片生态脆弱的荒滩,如今却成为锁住风沙、涵养水土的绿色屏障。这种转变揭示了乡村振兴的核心要义: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的双向奔赴。玫瑰花垄间养殖的生态家禽,形成了“花瓣作饲料—禽粪肥花田”的闭环系统,这种源于传统农耕智慧的林下经济模式,既提升了单位土地产出效益,又实现了生物多样性的自然修复。当游客惊叹于花海与远山构成的壮美画卷时,本质上是在见证一场人类活动与自然系统和解的生态实验。

  产业链延伸的价值倍增效应。从田间到车间的全链条布局,让玫瑰产业跳出了“种—卖”的初级模式。自动化生产线将鲜花转化为花酱、花茶等标准化商品,即将投产的精油萃取设备更将打开高端化妆品原料市场。这种“接二连三”的产业融合,生动诠释了农业改革的精髓:通过科技赋能延长价值链,使农产品从“论斤称两”走向“论克计价”。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当地构建的“党支部+企业+农户”合作机制,让农民同时成为产业链上的生产者、务工者和分红者,这种组织创新真正实现了产业增值收益的共享共富。

  农旅融合的空间价值重构。星空木屋与玫瑰花田的奇妙组合,标志着乡村空间功能的革命性转变。老军乡通过打造“半小时经济圈”,将农业生产空间重构为集观光、体验、消费于一体的复合场域。游客采摘玫瑰的双手、拍摄花海的镜头、品尝花酱的味蕾,都在无形中完成着城乡要素的有机交换。这种“以花为媒”的城乡互动,不仅打破了乡村作为单一农产品供给地的传统定位,更在情感联结中重塑了现代人对乡土价值的认知——乡村不仅是食物的来源,更是心灵的栖居地。

  芳香经济启示录。老军乡的实践给予乡村振兴三点启示:其一,特色产业选择必须立足地域生态本底,玫瑰耐旱特性与当地光照条件的精准匹配,印证了“适地适产”的科学性;其二,产业振兴需要构建“生态溢价—品质溢价—文化溢价”的递进价值体系,当玫瑰花从农产品升级为旅游吸引物再到文化符号,其边际效益呈几何级增长;其三,当地在基础设施投入、技术标准制定等方面精准发力,而在具体经营上充分释放市场活力,这种“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的组合拳值得借鉴。

  站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八周年的节点回望,老军乡的玫瑰产业恰如一滴水珠,折射出中国乡村发展的时代光谱。当芳香经济与美丽经济深度融合,当生态资本持续转化为产业资本,乡村振兴便不再是抽象的政策命题,而成为可感知、可参与、可共享的发展实践。这片土地上的故事告诉我们:最动人的发展诗篇,永远写在花开的声音里。(陶莉莉)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