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就业创业“直通车”开进了群众心坎里
“没想到公益性岗位首次安置到期后,还能再次上岗,人社局真是帮我解决了心头大事!”近日,拿到二次安置通知的残疾人员杨秀萍激动不已。这是县人社局以系列“人社直通车”服务,精准破解群众就业创业“急难愁盼”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县人社局围绕“精准对接、高效服务、直达需求”核心,推出岗位对接、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安置、创业担保贷款四辆“便民直通车”,为企业纾困、为群众解忧,让人社服务既有速度,更有温度。
岗位“直通车”:直播探岗搭桥梁 当天对接当天上岗
“企业缺人、群众找活”是就业服务的核心痛点。县人社局成立专项工作组,一边入企走访建立34家重点企业“专员包联”制度,逐户摸清用工缺口;一边依托县、乡、村三级网络,线上线下同步摸排劳动力就业意愿,建成精准供需信息库。
此前,辖区重点商贸企业百嘉惠生鲜易购因新开业,急需2名收银员和5名生鲜理货员,岗位空缺直接影响运营。县人社局立即启动“岗位直通车”响应机制,深入企业开展“直播探岗”,现场展示工作环境与内容,并从求职信息库中筛选12名匹配人员。工作人员全程陪同求职者实地参观、与店长面谈、洽谈薪资,最终7名求职者当天便签订入职协议,企业用工缺口当日清零。
截至目前,“岗位直通车”已组织线上线下招聘会、直播带岗58场次,其中9场“访企探岗”直入企业,成功为9家企业解决32个用工需求,帮助32名求职者实现“家门口就业”。
技能“直通车”:定向培训促就业 一技在手稳增收
“以前在外地打零工,没技能只能干体力活,月收入3000元还不稳定。现在在家门口当焊工,月薪5500元+五险一金,再也不用愁生计了!”南古镇村民武彤的就业蜕变,源于县人社局的技能“直通车”。
针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缺技能、就业稳”难题,县人社局创新“劳动者+企业+实训基地”统筹模式,将技能培训与岗位需求直接挂钩。今年初,了解到武彤等劳动力缺技能、锦世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缺5名焊工的供需矛盾后,县人社局联合天凯职业技能培训中心,量身定制15天焊工定向培训班——以企业标准设课,企业资深焊工手把手教实操,中期还组织学员进车间见习。武彤以实操92分的成绩取证后,与4名学员一同通过企业面试并签约。
目前,县人社局已联合12家企业、5家培训机构,开展焊工、家政、电商等定向培训18期,帮助230余名农村劳动力、低收入群体实现“培训即就业”。
暖心“直通车”:政策兜底解民忧 特殊群体有依靠
“生活关上一扇门,人社为我打开一扇窗。”这是高校毕业生易某的真切感受。今年7月,刚从兰州博文学院毕业的易某,因母亲去世、父亲入院,独自承担生活压力,通过人社服务热线求助。工作人员立即联动高校毕业生就业股,根据其择业需求,从企业用工库中推荐3个岗位,最终易某选择离家近的甘肃宏欣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签订3年劳动合同,还享受到每月1500元、为期3年的基层就业生活补贴。
同样感受到政策温暖的还有杨秀萍。46岁的她是持证残疾人,因腰椎间盘突出劳动能力受限,公益性岗位补贴期满后再次失业。县人社局启动“二次安置”摸排机制,对接残联核实信息,确认其符合政策后,快速完成全流程审核,将她重新安置到公益性岗位,用政策“温度”为特殊群体撑起就业“保护伞”。
创业“直通车”:贷款贴息加速度 春种时节送“及时雨”
“30万创业担保贷款真是救急!不然春种的种子化肥都没着落。”兴富家庭农场经营者高女士的经历,彰显了创业“直通车”的高效。作为南丰镇“种粮大户”,高女士今年计划扩大种植规模,需资金80万元,自有资金尚缺30万。虽符合创业担保贷款条件,但因征信更新延迟,贷款申请遇阻,而4月正是春种关键期。
县人社局得知后,将其列为“急难愁盼”重点事项,主动对接银行,以还款证明替代未更新征信,同步精简审批流程、压缩办理时间,不仅及时发放30万元贷款,还为其落实50%的财政贴息,解了春种“燃眉之急”。如今,高女士的农场顺利扩大规模,还带动周边乡亲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从“岗位对接”到“技能赋能”,从“政策兜底”到“创业帮扶”,民乐县人社局的系列“直通车”服务,正以“靶向治疗”的精准、“马上就办”的效率,把人社服务送到群众和企业最需要的地方,让“急难愁盼”有了“满意答案”,为辖区就业创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
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