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飞天评论 >> 热点观察

问卷调查只能“满意”,到底调查了什么?

2025-10-17 17:29 来源:中国甘肃网

  近日,辽宁鞍山铁西区实验学校被曝老师要求《校园餐学生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只能填满意或非常满意,学生用橡皮擦将选了一般和不满意的都擦掉。铁西区教育局回应称,是学校个人行为,已重新启动不记名问卷调查工作,力求真实听取学生意见,确保调查过程的客观公正,对发现的任何违规行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民以食为天。校园餐事关广大中小学生的切身利益、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辽宁鞍山铁西区实验学校的校园餐问卷风波,撕开了校园管理中形式主义的一道口子。

  校园餐问卷的初衷,是搭建学生诉求的反馈通道,让监管者精准发现问题、推动改进。可当问卷沦为“只能填满意”的走过场工具,其危害是双向的。综合各方报道,不难发现家长和学生对校园餐口感的意见还是比较多的。调查本身是为了核实情况并改进,强求满意恰恰掩盖了问题。更可怕的是,还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学校本是教孩子“求真”的地方,如今却用实际行动逼迫学生“集体造假”,这种隐性的教育伤害,或许比难吃的饭菜更伤人,影响更为深远。

  值得一提的是,“只能填满意”的问卷,绝非什么“个人行为”,而是基层治理中监管漏洞与利益链条交织的结果。“自管自监”的模式注定难以客观,过往类似事件早已证明,当校园餐的调查、监管仍由学校主导,“匿名”便形同虚设——学生怕被区别对待,教师怕担责,最终只能用“满意”的假象应付上级检查。缺乏独立于学校的第三方监督,“真实反馈”便极易失去生长的土壤。

  这场“被满意”的闹剧,暴露出校园餐治理中“重表面、轻实效”的积弊,若不彻查纠偏,不仅会掩盖学生舌尖上的真实诉求,更会扭曲教育本应传递的诚信价值观。要想杜绝类似闹剧,不能只靠单次的追责整改,而需建立一套“让真实反馈有处说、让问题整改有实效”的长效机制。

  首先,让调查脱离学校主导,交给第三方“说了算”。比如,可以由教育局或独立机构发放电子问卷,数据直接汇总至监管平台,切断学校干预的渠道,同时将食堂满意度与学校评级、校长绩效挂钩,让学校从“害怕不满意”变为“想解决不满意”。

  其次,用科技赋能透明化,让校园餐“看得见、管得严”。“明厨亮灶”不能只停留在安装摄像头的表层,而应像北京智慧食堂那样,实现全链条监管:食安大屏实时公示工作人员健康证、食材采购来源,AI系统自动识别后厨不规范操作,甚至让家长通过手机就能查看中央厨房的洗消、切配过程。当每一个环节都暴露在“阳光”下,“猫腻”自然无处隐藏。

  校园餐的口碑,从来不是靠问卷上的“满意”选项堆出来的,而是靠一口口热乎、安全、可口的饭菜“做”出来的。鞍山问卷风波是一次警示:形式主义或许能换来短期的“数据好看”,却换不来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家长的真正信任。唯有彻底破除“以形式代替实效”的治理思维,用独立的监督、透明的管理、务实的改进,才能让校园餐从“被满意”走向“真满意”,真正守护好孩子们舌尖上的安全。(胡欣红)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