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年龄放宽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2026年“国考”报名启动,报考年龄上限由35岁放宽至38岁,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从40周岁放宽至43周岁。在长期被“35岁焦虑”笼罩的职场氛围中,这一小步调整,显得尤为醒目,引发了社会层面的强烈关注。
事实上,不仅是国考,今年以来多地公务员招录和事业单位招聘已经放宽了年龄要求,打破了以往的“35岁门槛”。国考年龄放宽,是国家层面破除“35岁门槛”的重大举措,对全社会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国考破除“35岁门槛”是落实国家延迟退休政策的体现。按照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有关政策要求,对公务员招录年龄条件作适当放宽调整,是本次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的一大特色亮点。渐进式延迟退休,通过逐步延长职工退休年龄,整体延长劳动者的职业生命周期。当前渐进式延迟退休在全社会稳妥有序推进,劳动者职业生涯逐步延长,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年龄界限理应更加灵活。国考放宽年龄限制,直接扩大了潜在考生群体,拓宽了职业选择空间,为成熟人才打开了职业通道,与人才成长节奏、与我国劳动力人口平均年龄呈上升趋势、与渐近式延迟退休政策形成共振。
国考破除“35岁门槛”有利于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从家门到校门,校门再机关门的年轻公务员,大多存在基层经历缺乏、实践工作能力不足等“先天性”短板。35岁左右的从业人员通常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实操能力,在应对基层的复杂问题和群众工作等实务中,更具优势。放宽年龄限制,可使政府部门吸纳更多具备实践经验的人才,提升公共服务质量。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政府服务能力也随之提高,需要专家型、技术型公务员来承担相关工作。知识产权、科技创新等前沿领域,往往需要10年以上的学术积累与实践打磨,40岁左右正是科研成果爆发的黄金期。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放宽至43岁的政策,为高端人才提供了从学术成果到公共服务的转化通道。
国考破除“35岁门槛”为全社会树起风向标。当前,一些行业、一些领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35岁就业门槛”。35岁年龄限制,被有的企业明确写进招聘信息,在有的企业则成为一个隐性规则。35岁的职场门槛与社会发展趋势背道而驰,易造成就业市场内卷、人才浪费与断层,破除 “35岁就业门槛”势在必行。国考正式放宽报考年龄,带头破除不合理的年龄限制,为全社会企业、事业单位做出了表率,有利于推动消除职场年龄歧视。国考年龄放宽,传递出注重个人能力的积极信号,有助于缓解普遍性的社会年龄焦虑,构建一个对各个年龄段劳动者都更加友好、包容的发展环境,最终推动形成一个以能力、贡献而非出生年份来衡量个人价值的社会共识。
总体而言,国考招录率先放宽年龄,为公务员队伍注入新活力,为消除职场年龄歧视开了好头,对于推动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向秋)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